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傅孟真先生的先世 时代的追忆论文集·-山东聊城傅氏文化苑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4-0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199次

张瑶萱傅孟真先生的先世 时代的追忆论文集·-山东聊城傅氏文化苑

张瑶萱
·傅氏发源自西江
孟真先生的先世,世居山东省聊城县,但远祖源自江西。他的初祖名回祖,江西省永丰县人,于明宪宗成化(西元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年)中任冠县县令。聊城在明代属东昌府,且为府治所在地,冠县则是东昌府的属县之一。从回祖公到孟真先生,共历十四世,四百七、八十年。回祖公任县令期满,返回故乡,但夫人不愿随行。回祖公有七子,乃留下三子,侍奉夫人,自携四子南旋。三子中有名祥的,原系次子,奉夫人侨居聊城,其余二子的名讳已佚,一居冠县,一居博平。回祖公何以要留三个儿子在北方,据清初人所撰的傅氏碑文说,回祖公任县令时,颇有善政,百姓不忍其离去,回祖公乃留三子以抚慰之。碑文并有铭:“傅氏发源自西江,高骞凫舄临兹邦。兹邦尸祝攀循良,乃留喆允慰群氓。”即指此事。【1】此外据说夫人精勘舆之学,认为如卜居聊城,后世必可腾达,因此独寓聊城,不返江西。

其后回祖夫人去世,葬于城南,祥公因不忍远离母亲庐墓,乃打消返乡之念,在聊城落户,从此他的子孙,世代都居聊城。聊城是一人文荟萃之地,而民风极其淳朴。据县志说:“其人朴愿而茂,虽循习故事,惮于兴改;然无有桀点鱼食,持长吏长短者。租赋不待督,辄先期报竣,最称易治。”又说:“士多才俊,文风为诸邑冠,武风亦极一时之盛。”【2】傅氏子孙,凭藉着这个优美的环境,不特出了不少诗文书画的名家,也颇有几位是武技超群的。

祥公的事迹无考,大概毕生以务农为业。他的夫人孙氏,生有四子。次子名纶,字理之,号后泉,是聊城诸生(秀才)。他生性倜傥不羁,但督课子孙甚严。后泉公配母氏,生三子,次子名谕,字汝克,号晓窗。他为了维持家计,改习商业,鬻卖纸布。他宅心宽厚,以信义著称,每年顾客达数万人。由此生意兴隆,赀用也渐充裕。他卒时年五十八。
晓窗公配赵氏,生子三人,次子名天荣,号肖窗。晓窗公去世后,赵夫人年高,而肖窗公的哥哥少修举子之业,但到中年仍未能取得功名。肖窗公既长,乃继续经商,以奉养母兄。并把日用钱物,多半送给少弟,以悦母意。其后他因患疯痹而不再经商,将财货全数交给弟弟。他擅写小楷,甚为工细,至晚年犹乐此不衰,卒时年六十七。
肖窗公配王氏,生五子,次名思敬,字心海。心海公幼受经书,不久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商。他为人忠慎端慤,邑里推为长者。虽身居市廛,每以不欺自勉。生性勤饬,不饮酒,工楷书,平日与人语,多劝人为善,尤好拯人于困厄。他待人终生无疾言厉色,在邑谈忠孝,再野课桑麻,是一位知足守分的商人。他的夫人李氏,是聊城李正学公之女,也素具贤德,因伴随心海公,日尝艰辛,婴疾而卒。心海公卒于明崇祯十二年(西元一六三九年),年六十三。李夫人先卒于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年),年四十八。自李夫人去世,心海公因感念夫人劳瘁,乃鳏居终其余年。
心海公有二子,长以恒,早卒;次以渐,字于磐,号星岩。自回祖公至心海公,凡历六世,一百六七十年。在此期间,傅氏除耕读外,多经营商业,不显于世。但到星岩公,以明季诸生,于清初大魁天下,不十年位登宰辅,大大的振扬起傅氏的家声。【3】
·开代文章第一家
星岩公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西元一六〇九年),少时从大师受经讲,明义理之学,被选为诸生。时值明末大乱,他不再应试,惟知闭户读书,时人莫测其高深。他为学极勤,因家贫缺少纸张,作文章时便在墙壁上起草,文章写成后再将字迹擦去,以备再用。夜间读书,有时没有灯火,便焚香为照明之具。有一次,土匪围聊城,城垣几被攻破,但他仍朗诵典籍,有如平时。有人对他说:“生死已在目前,还读什么书?”他回答道:“死生命耳!”他博通群书,尤留心于经世之学,从天文地理以至礼乐兵农之说,类皆考订古今,讨论原委,以求用世。
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清廷首次开科取士。其时星岩公已三十五岁,他参加乡试,得中举人。次年,又赴北京会试,得中一甲一名进士,成为清代第一位状元,大为乡里增光。因此后来傅氏过年时所写的春联,常以“开代文章第一家”为下联,以事炫耀。星岩公中状元后,初任修撰、侍读、少詹事、学士及庶吉士等官。到十一年(一六五四年),授内秘书院大学士,已登公辅之位。次年,他奏陈安民大计三事,加太子太保,改国史院大学士。先后充任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及太祖太宗圣训并通鉴总裁,并撰内则衍义及覆核赋役全书。十四年(一六五七年),奉命修易经通注。次年,任会试总裁。并因久参机务,改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加少保,进阶光禄大夫。这时的星岩公,已达到“荣禄兼极”的地步。

县志说星岩公“方面丰颐,颏下多髯,伟腰大腹。”但他的身体并不强健,且有咯血的毛病。在他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不久,以“葬亲”乞假回乡,此后便卧疾不出。到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清世宗死,他曾奔丧至北京。到北京后不久,又以病请辞,始得解任。他死于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年五十七。临终遗言勿请恤请谥,因此恤典不及。至于星岩公的为人,县志说他“居相位,食不重味,衣皆再浣,与寒素无异。”又说:“每闻百姓疾苦,苦切于身,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自处无异寒素,汲奖后进,唯恐不及,未尝有疾言遽色。”从这些话,可以想见他的风范。他的著作有易经狐白解、太史名篇、中规篇、贞固斋文集等,连同他的奏议,均毁于火,而致不传。现存的仅有明史记事本末序、聊城县志序两篇及五言律诗一首。此外,据说他还作过一套鼓儿词,流传于北方民间。【4】
星岩公崛起孤寒,丕振家声,受到傅氏后人普遍的尊敬。但他于明清易代之际,亟求功名,应科举试,并在异族政府中为官。孟真先生本于民族大义,对他极表不满。但传说他并不甘心为异族效力,阴有非常之志。他与吴三桂交往甚密,可能想借三桂的力量,以图恢复。清廷对此略有所知,他的僚属也有因交通三桂而被免职的。他以清圣祖的师傅之尊,临终不肯请恤请谥,而清廷竟亦从其所愿,与此事不无关系。这件事的有无,至今已莫可究诘,除非起星岩公于地下,才能明其真相。

三、书香奕叶多豪俊
星岩公与虞夫人仅有一子,名端揆,八岁而殇,由族子宅揆公继嗣。宅揆公事迹无考,有一子,名永綍,字纶西,号西斋。西斋公为乾隆十七年壬申(西元一七五二年)举人,为人耿亮廉洁,历任浙江泰顺、永嘉等县县令及湖州、温州二府通判。所至莫不教民以孝悌,矜恤孤寡为先务。他尤长于整治盗贼,所获巨盗甚多。其后他因功擢任台州同知,因事忤巡抚王亶望,抑郁成疾,不久殁于杭州。【6】
西斋公初娶何氏,早死。续娶杨氏,名秋辉,但无所出。再娶黄氏,生三子,长名廷辉,字咉宸;次名廷椿,三名廷松。杨夫人博学娴妇德,性刚烈明大义,于归后曾割肱疗姑。西斋公病笃,知道她必会殉节,乃以诸子相托。西斋公殁后,家境贫困,她竭力抚育三子。其后七年,咉宸公已进学成婚,乃自杀殉节。她的遗嘱,文情并茂,字则为柳体,亦甚挺秀。中有句云:“所以忍死须臾,为不负西斋公疾革时身后之托。今玆相会九泉,可告无愧。”黄夫人则寿至九十有四。【7】
西斋公在浙江任官时,咉宸公随侍于任所。西斋公病殁,他仅十八岁,独自抚柩北还,跋涉二千余里,返家后囊空如洗因而废学,丧失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不久杨夫人殉节,他痛不欲生,因号泣过度,终身染患眼疾。他因生母黄太夫人在堂,亟图禄养,乃捐纳了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分发河南任职。他在河南历任怀庆、归德二府经历和延津县典史。他在延津时,正值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天理教李文成之变。当时文成盘据滑县,与延津邻近,咉宸公倡议城守,布置周密,得以无事。时有难民数千人,为贼所追逐,欲入延津城,县令怕他们赚城,闭门不纳。咉宸公力争,愿以性命保其无事。县令应允,难民方入城而贼已追至,因此全活了数千人。
咉宸公在河南二十余年,因黄太夫人年高,请养归里。他事母极孝,对两弟非常有爱,数十年如一日,对姪辈也教养备至。返乡后二十余年间,地方公益之事,都以他为首倡。他卒于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八月,享年七十七岁。他就是孟真先生的高祖。【8】
咉宸公两弟,廷椿公事迹无考,廷松公则是一位豪侠人物。他精通武技,横行乡里,专打不平,合城畏之。绰号“老刺猬”,可想见其难缠。当时曾有人灭人之门,遁迹为僧,既死而其事发露。廷松公闻之大怒说:“此人应入阿鼻地狱!”乃以掌击其棺,棺木断裂,僧尸也应声飞落棺外。

咉宸公夫人朱氏,为聊城庠生朱衍诗之女,幼年失怙,事母邓太君以孝闻。她于十八岁于归,当时黄太夫人年高,诸媳先故,朱夫人仰事俯蓄,典质殆尽,甚得欢心。她生二子,长名绳勋,字接武,号秋屏;次子继勋,字玉溪,号湘屏,均读书成名,宦途如意。其后家计虽日渐丰裕,但朱夫人勤俭,一如未贵之时。她卒于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十一月,享年六十六岁。
秋屏公为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郎中、军机章京、知府、兵备道、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及浙江、江西、江苏巡抚等职。他办事精勤,事无大小,必亲自裁决。但他的私生活有些侈放,好多置姬妾,同时染有鸦片烟瘾。他任江苏巡抚时,两江总督陆建瀛与他不合,上疏劾他,说他“烟枪两杆,侍妾八人”。前句说秋屏公和他的夫人均吸鸦片。因此他于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自动辞职,返回故乡。当时正值洪杨之乱初起,他解任后不久,南京沦陷,建瀛自杀,他竟因而逃得性命。咸丰初年,鲁西土匪宋景诗倡乱,清廷任他为团练大臣,协力防守,境内赖以安谧。乱平之后,清廷又要予以起用,但他称病不赴。晚年迭任泺源、启文两书院讲席,卒于家,年八十二,邑人祀为乡贤。他的作品,已多佚失,仅存重修东昌试院记一文,写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9】
湘屏公是孟真先生的曾祖,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拔贡。历任安徽省庐江、歙县、贵池、太湖、全椒等县知县,太平、安庆两府知府。在安徽二十余年,所至有循声。他为人不忮不求,顺时守分。任知县时,专以慈祥化民,排难息讼,不假威吓。百姓如有讼事,例不开庭,而予以诱导,劝其和解。市场访问百姓,探求民隐,平反冤狱极多。他曾以格言四句,勉县学诸生,且身体力行,以为倡率。格言是:“贵莫过于为圣贤,富莫过于蓄道德,贫莫过于不闻道,贱莫过于不知耻。”清代名臣如李文忠公鸿章,丁文诚公宝桢,都出自他的门下。道光末,他曾以循良陛见。

咸丰初年,洪杨乱起,安徽被兵祸,省城失陷。巡抚福济以湘屏公熟悉安徽情形,密保他为布政使,兼办全省粮台。他筹办得法,粮饷未尝稍缺,甚受倚重。但不久福济调任,他以继任者不听进言,引疾而归。当时安徽大乱,消息不通,家人以为湘屏公死于兵难。他于一个大雪之夜突然返家,当时家人正在为他举行追荐。他返家以后,八年而卒,约在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10】
秋屏公八子,长子浚,字东泉,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年)进士,曾任吏部文选司郎中,三十余岁即卒,未展其用。次子沅,字仲南,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举人,曾任山西大宁及福建将乐县知县。他是道光宰相贾桢之婿,与翁同龢连襟。四字溎,字小屏,出身廪贡,曾任直隶候补县丞。七子濂,字惠泉,曾任军职,以殴打参将被革。其余诸子名讳,至今已无可查考。
湘屏公的元配李夫人,聊城人,卒于歙县任所。三年以后,续娶张夫人,为安徽某镇总兵张云泰公之女,生有七子。长子潽,字达泉,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浙江严州知府。他能诗善画,尤以画名。任知府时,因查案外出,途中见小桥流水,风景甚美,乃停留其地,作画三日,竟将公事耽误,以“书生迂腐”被劾免官。次子潓,字味泉,文事之外,亦擅武技。他是道光时浙闽总督刘韵珂的女婿,曾参左文襄公宗棠幕,征西时因向左建议,未受接纳,出语讥刺,因而被革。其后他任浙江候补布政司理问,在浙江与人结怨,为仇家所害。三子淦,字笠泉,是孟真先生的祖父,事迹详见下节。四子沨,字岐泉,候选同知,曾任江苏武进典史。他任典史时,狱中有犯人欲与妻相见,他欣然同意,不料见面后夫妇竟双双自杀于狱中,因而犯了重罪。当时江苏巡抚赵舒翘,是湘屏公门生,竭力营救,才得免罪。五子殇,名讳亦佚。六子滉,字雪泉,绰号“鬼子六”。他酷嗜皮黄,工老生,学程长庚,此外并以书名。他曾被任命为安徽候补府经历。七子溥,佚其字,性极聪慧,七岁而殇。
清代道咸同时代,是傅氏的盛时。秋屏、湘屏二公,均为封疆大吏,而诸子多具才华,或以诗文书画名世,或以武技见称,可谓满门俊逸。但傅氏先人,大都孤高廉介,居官决不积蓄金钱,决不逢迎上官,以致解任后一贫如洗。有的甚至恃才傲物,玩世不恭。因此傅氏虽自清初即是海内名家,但历代大都与穷神为伍。孟真先生的为人,也颇有一些祖风。

四、其奈书生老更狂
孟真先生的祖父笠泉公,是一个文武兼资具有多方面才艺的人。孟真先生受他的影响最深,他可以说是孟真先生学问人格基础的奠立者。
笠泉公少有才名,博通经史,工诗书画,尤以书法知名;精医理,尤擅针灸;此外并长于武技。他为人淡泊自甘,不乐仕进。重诺任侠,虽贫不举炊,而赴义惟恐后人。生平不为人作墓志,私函不入官府。他是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拔贡,弄到这个资格后,便不再参加科举,绝意仕途。他少喜傲游,塞北江南,到处都有他的踪迹。有一次他到山西介休,有两个宦官充军西北,道经其地,其一忽染重病,求他诊治,他拒绝说:“生平不为无鸟之人看病!”另一宦官长跪哀求,他不得已答应。病愈后,宦官赠他银两。他把银子从门中掷出,并说:“生平不要无鸟者之钱!”他认为历代弊政,皆有宦官启之,因此痛恨宦官。
光绪时,笠泉公曾在北京居住过些时,因而结识了镖师大刀王五。他化装为乡下武师,投入镖局。王五练武时,他在旁批评,因而王邀他比武。他以竹竿为兵器,胜王两次;再试摔角,又把王摔翻数次。谈话之间,王才知他是名公子,乃拜他为师。王初用双钩,号称“双钩王五”,笠泉公认为双钩不是兵器正宗,劝他改用大刀,此后王才以大刀著名。这件事他绝口不提,但族人多知其事,传闻甚广。他的武技,从不传授子弟。
笠泉公还有一件在浙江为兄报仇的事。他的次兄味泉公,也擅武技,在浙江与人结怨。仇家也是武林好手,一日味泉公骑马经大树下,仇家突自树上跃下,扼味泉公颈,气绝而死。笠泉公誓报此仇,但恐不敌,乃化装为乞丐,僵卧仇家门前。一日,仇家外出,经其身侧,笠泉公突起攫其要害,仇家立即毕命。

笠泉公兄弟,原住于聊城北门内相府街祖宅,这条街因星岩公的府邸所在而得名。其后因各房人口渐多,乃谋议析居。相府原有楼十二座,笠泉公均推让给兄弟,独分马厩一座。而他不事生产,又好周济穷人,以是日益贫困。当时湘屏公的门生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写信召他至天津,准备予以安置。他迁延许久,始去天津,住于客栈中。他到督署见鸿章时,鸿章问他何以来迟,又因公事繁忙,叫他先搬到安徽会馆,准备次日往访。笠泉公甚不高兴,次日清晨不辞而别。鸿章先到安徽会馆找他不到,再去客栈,才知已去,气得顿足叹气,连呼:“脾气太大了!”
笠泉公的夫人陈氏,名梅,潍县人,十九岁来归。陈夫人系出名门,饱读诗书。她的父亲阡,字云谷,曾任江西巡抚。她于归时,妆奁甚富,因家贫典质一空。皮衣七十余袭,最后一无所有。她生三子,长名旭安,字伯隽,号晓麓,是孟真先生的父亲。次子暠安;三子春安,字兰艭,配乌氏。晓麓公中年去世,暠安公及兰艭公也均早逝,因此家道益落。到孟真先生降生,笠泉公年逾知命,及孟真先生稍长,笠泉公即居家以课孙为乐,不再出游。
笠泉公家居,仍无固定的职业,有时他的门生送他些钱,有时以文章书法得些笔润。但他得钱辄进,有时恣意饮馔,有时以蛋白培养名异卉,决不问明日能举火否。无钱时深秋犹穿夏布衣衫,夜卧凉席,但终不改其旧操。有一次他的门人送他二十元,他听说邻人无钱嫁女,便悉数送去。夫人告诉他当晚将有客人来访,尚无钱买灯油,他回说无妨,可以摸黑。并命人以仅有的制钱一枚,买一蜡烛,等到客人临门时再点起来。夫人以笠泉公不顾家计,气得许多年不与他谈话。
他家居后虽不远出,但仍到市街游逛,不时生些事故。民国初年,他已年届古稀。有一次,耶稣教的魏牧师,美国人,在城中玉皇皋广场上传教,听众甚多,笠泉公也是听众之一。讲道完毕,魏牧师要听众发问。笠泉公立即上台,对听众说:“牧师说圣母未婚而生耶稣,各位见过女人没有男人就能生孩子的吗?见过的请举手。据我看,耶稣不是没有父亲,只是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而已。”听众大笑。他又指着台上悬挂的耶稣像说:“牧师说耶稣为救人类而死,自然是位义士。中国的忠臣义士,向来视死如归,含笑入地。但各位请看,这图上的耶稣,垂头闭目,一脸莫可奈何的样子,未免有些那个!”说罢,听众又大笑。此后每逢魏牧师传道,听众初则大笑,继则一哄而散,弄得魏啼笑皆非。这时孟真先生在北京大学上学,暑假返家,魏登门拜访,对孟真先生说:“我对于令祖父的学问人格,都非常敬佩。但他故意为难,弄得我传不成道!”经过孟真先生的劝解,笠泉公不再去会场,听众对耶稣教义,才渐能领会。耶稣教事件平息后,有一天笠泉公到聊城师范演讲,又把天主教挖苦了一阵。
民国十一年六月二日,笠泉公卒,享年七十八岁。陈夫人则卒于十三年,享年八十岁。笠泉公曾注易筋经,去世前一月,自知不起,连同其他文稿,一起焚毁,以是无著作传世。现存者仅诗歌两首,录之于下:

挽兄东泉先生
离乡已数年,所念惟兄弟,竞爽冀长存,中道无捐弃。忆昔少壮时,要约杂嘲戏,他日孰先亡,相挽以文字。深惧田庐荒,更悲门户替,况夫鬓皆苍,衰老必将至。终岁游西江,奔走为家累;归来两弟亡,持筋良非易。我亦为饥驱,匆匆分襟际,每慨寄人劳,时为筹归计。聊践息壤言,当作生刍祭;东望故乡云,涕泗复涟洏。
老书生道情歌
忧愁苦多欢乐少,年未六十人已老;往日繁华梦里过,转眼凄凉空烦麻。胡为轻掷好时光,终朝碌碌为人忙,宦途本是幻中境,妻子尽是骷髅场。求田问舍遗子孙,那知不久属他人;帝王江山难久保,何况士农工商民。我今思得一妙法,眼前欢乐莫放下,今朝有酒便酩酊,管甚明朝断炊话。营营孳孳无休歇,反被他人作笑把;闲情镇日清书长,那有真来都是假。
以上两首诗歌是孟真先生的弟弟孟博先生口述的,内容颇有遗落,时代久远,已无法追忆;字句也间或有颠倒错误之处。总之,两首诗都非原貌。
孟真先生曾对孟博先生说:“祖父生前所教我兄弟的,尽是忠孝节义,从未灌输丝毫不洁不正的思想。我兄弟得有今日,都是祖父所赐。”从这些话,可以看出笠泉公对孟真先生的影响之深。【11】

五、更兼母教渊源厚
孟真先生的父亲晓麓公,是光绪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顺天举人,性仁厚,有文名。曾任山东东平县龙山书院山长六年。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病殁于任所,年三十九,父母均在堂。晓麓公的大妹丈李继章,字云林,也出身举人,薄有时誉,甚忌晓麓公的文名。其兄某,为一贪官,曾绘历代奸臣图,满挂室中,邪僻有如此者。二人对晓麓公时加侵凌,晓麓公忍不与校,因而郁闷成疾。病殁后,其兄前来吊问,被笠泉公一脚踢出丈外,归家卧病数月,终于死去。
晓麓公德配李夫人,名叔音,聊城西南乡贺家海人,出生于一个地主的家庭。她虽然识字无多,但贤孝知大体。她生二子,孟真先生居长,次为孟博先生。晓麓公病时,她亲往东平侍疾,割股和药以进,但卒不能救。
晓麓公殁后,赖门生故旧,经纪其丧,由夫人抚榇还乡。当时孟真先生只有九岁,孟博先生才七个月。夫人守节,事翁姑,抚幼子,克勤克俭,倍尝艰辛。亲旧赙赠数千缗,山友人周祖澜、范玉波二先生代存升息,维持家计。此外晓麓公的学生,也表现出难得的风义。每当旧历年底以前,他们之中必有一人来聊城,送上大量的物品和食物,并在商号代为存上若干银钱,以备来年之用。年年如此,直到孟真先生学成就业后才停止。

晓麓公有一位学生侯延塽,字雪舫,东平人。少时孤贫,奉后母居聊城,为商店学徒。家极贫,每日只进一餐。但他极好读书,工作之暇,手不释卷。晓麓公见他是可造之材,于出任龙山书院山长时,携他前往,助其入学。其后雪舫先生成进士,而晓麓公已殁。他便在坟前自誓,以抚育孟真先生兄弟为已任。后来孟真先生兄弟上学,都有他供给,亲如家人。他年龄颇长,孟真先生兄弟都以父执事之,两家来往亲密,如同戚属。雪舫先生于民初曾任国会议员及哈尔滨海关监督等职,卒于民国二十九年。孟真先生曾说:“我家非侯公无以有今日!”
孟真先生的学问基础,虽有笠泉公奠立,但太夫人督教之功,也不可没。当时家境极困,日用全赖太夫人张罗。她茹苦含辛,尽力供给孟真先生兄弟读书。同时管教极严,遇有过错,立予责罚。孟真先生中年,遇太夫人发怒,仍长跪不起。此外太夫人的胆识也有过人之处,民国十八年,聊城为土匪攻陷。匪徒至家中劫掠,太夫人与之争论,匪徒举枪拟之,太夫人神色不变,言谈自若,匪徒终不敢加害。其后孟真先生著文,攻击权要;孟博先生从军,每战身先士卒。他们的胆勇,都没有辜负太夫人的培育。

民国二十年后,家境渐裕。太夫人从未忘记过去的痛苦生活,也从不讳言昔日的贫困。她虽然年逾六十,仍勤俭如昔,每日做饭洗衣,为孙辈做衣服,非此不乐。她时常告诉孙辈往日生活的艰苦,劝勉他们发愤为学,并不可乱用金钱。但她对贫困的亲友,则十分温恤,每遇他们有所需求,总是尽力相助。她于民国十八年因聊城匪乱,携两媳和孙辈迁至济南。二十三年至北平,就养于孟真先生。二十五年,随孟真先生至南京。抗战期间,则居重庆。民国三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重庆歌乐山风景绝佳处,因值战时,没有开吊,也没有发讣闻,仅于葬后登报通知诸亲友而已。

太夫人身体素健,遂尔去世,孟真先生认为她寿不止此,应当活到八十五乃至九十以上。太夫人病时,孟真先生正患重病,恨防护未周,痛伤不已。次年,他给友人的信上说:“不幸者家母于去年十月去世矣!如非在此乱世,或者不至于此,此弟念之不能或忘者也。”可见孟真先生抱憾之深。孟真先生的岳母俞曾广珊夫人,写了一首哀词,以志悼念,其词如下:
何堪垂老兵革里,几载流离道路赊;竹劲松贞思节母,陇山济水说名家。承先已有儿孙继,积德犹闻乡里夸;我向渝州挥涕泪,生刍难荐恨无涯。

附注
【1】见李霨:傅公心海神道碑(载心远堂文集卷十)。
【2】见续修聊城县志卷一方域志。(初修县志,刊于康熙初年,书凡四卷,叙事无多。而刻工奇劣,印工亦极差,其不可辨识文字,约三分之一,以是无法引征。续志则于宣统二年冬月付梓,共八册十七卷。孟真先生祖父笠泉公,即此志总校。此志叙事甚祥,印刷亦精,故多引及。)
【3】回祖公至心海公五代事迹,均见傅公心海神道碑。
【4】星岩公事迹,载清史稿列传二十五、续修聊城县志“耆献文征”卷中及同志卷八“人物志”。
【5】事见毛祥麟:墨余录(载李桓辑录: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六三“隐逸”三)。

【6】参看续修聊城县志卷八人物志。
【7】参看续志卷九列女志。
【8】参看杨以增:咉宸傅公传及牛鉴:咉宸傅公墓志铭(载续志耆献文征卷中及卷又下)。
【9】参看续志卷八人物志及卷十之三艺文志。
【10】参看续志卷八人物志。
【11】笠泉公事迹,见孟博先生手写傅氏家传。
六十五年一月传记文学二十八卷一期
(本文整理,得到尚刚宗亲的倾力协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恩。)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