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傅雷家书(上) 170205-雞同鴨講HK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4-08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07次

张瑶萱傅雷家书(上) 170205-雞同鴨講HK

张瑶萱17年2月5号是行文时间,当日早晨独自游览北京动物园,听《傅雷家书》。
大概在两个月前,深感生活无趣。一个人在北京,没有朋友,上下班的路上短短十几分钟也是觉得无聊, 总不能天天给爸妈打电话。 就开始听起书来。 比较容易听, 有场景感又不用动脑子的, 就是这本《傅雷家书》。 不知不觉已经听到了1965年间的书信,傅雷已患上白内障,说和傅聪八年未见,感到自己时日无多。
《傅雷家书》收录了54年傅聪留学波兰开始直至66年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我权且就当听故事听了,越是听到后面越是有种凄凉,特别是一早知道1966年的傅雷夫妇之死。这部悲剧有着传奇般的落幕,在各版《家书》的最后都会附上傅雷夫妇的遗书,里面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解决身后经济上可能会遗留下的问题,包括留给后事处理人足够的经费来火葬他们的尸体。女人心更细一些,他夫人在前一天已经通知仆人,“明天的小菜少买些”。尸检分析出两人尸检的顺序是傅雷先服毒,朱等着傅雷抽搐死去后料理完后事,两个小时后才投缳自尽。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方凳下铺上一层厚棉被,推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踢倒方凳后不至于弄出太大声响。两口子走得是多么决绝啊!
回溯起来,渐渐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了解这个结局的必然性。傅雷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推敲。
回到那个年代,他应该妥协吗?我想这个问题其实是困扰中国知识分子千年的核心问题。大丈夫存乎天地间, 顶天立地, 绝不从权。小到如陶渊明和荣华富贵失之交臂, 大到文天祥要为自己的笃信的大义粉身碎骨,似乎这才是正确的道路才能够留名青史。 可是当我开始可以从客观的史料加上common sense回顾这些人的一生, 再看看那个“秋风宝剑孤臣泪”签下各个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 我们能说他是苟活于世间的小人么?我并不这么认为。那为什么李鸿章就不爱大义呢?我想如果他誓死不签丧权辱国之条约而是以身殉国,那他也能和文天祥们同样享有身后数百年的美誉吧。如果只是为了留名青史,没理由不选择这条正确而又更加容易的路吧。
往事并不如烟,当年中堂的隐忍必然是埋藏了更大的抱负,置身事外总是可以说得容易。 每当回顾历史的时候,我总会为一些人极端偏执的行为而感到深深震撼。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给现世和后世带来欢欣鼓舞, 就如同暗夜中灯塔般给人指明方向,还管他内心是否还埋藏着对身前身后名的追求呢。
苟延残喘难道就没有意义吗?现实和理想之间确有差距, 只要一息尚存, 不就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吗?国破家亡,可以重新组建家庭,甚至是去谋求光复;自由被剥夺, 亦可以伺机而动寻求冲破牢笼, 何必主动削弱自己的有用之躯? 这是一个关于价值观的本质的问题,一个选项就是去死,另一个选项可能是一件你极度反感的事情, 但不是死。这个问题困扰过我至少二十年, 现在在想这个问题, 抛开价值观, 这竟然只是一个难与易的选择,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对项王来说死有何难,难的是重头再来。
而中堂又说“临事方知一死难“。奇怪,历史上为名利而主动赴死的大有人在,不管是饮毒酒,上吊还是砍头,主动抑或是被动,死,也就是顷刻之间, 根本都不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来准备,为什么中堂会说一死难呢?看看另一个选项,不死,和列强周旋给国家人民获得喘息的机会但可能自己要打身败名裂。中国人爱说怕什么,大不了一死了之,这事儿放在中堂面前,他打心里知道,别人能一死了之,他不能啊,问题没解决啊,对于中堂来说, 一死了之撒手不管对他来说才是最难的选择。于是一个深感无力回天但仍然想着未竟事业,另一个忏悔自己教育出了个叛徒,心甘情愿自绝于人民。两个人都历经痛苦,迈向死亡,却经历了截然相反的心路历程。
(未完待续)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