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儿童用药十大误区,小知识,拿走不谢!-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4-06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04次

张瑶萱儿童用药十大误区,小知识,拿走不谢!-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

张瑶萱儿童用药科普回顾:“妈妈,为什么我吃了这个药之后听不到声音了?”看哭千万妈妈......

於文达 主治医师
世界上最折磨妈妈的事情,莫过于给孩子喂药打针,一个哭的撕心裂肺,一个心里哭的矛盾焦虑。如何科学喂药,都在这里了。

经历过的都知道,给孩子喂药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很难、很难、很难、很难的事!

很多家长为了尽快了事,不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灌药,比如捏鼻子;或者图省事儿,配果汁配蜂蜜辅助送入。更有可怜的,因此酿成了悲剧…

日常生活中好多喂药方法是很危险的,认认真真看完这篇文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做了!

儿童用药的十大误区
1、母乳、牛奶、果汁喂药
手段温柔但影响药效,最好别用!
果汁: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作用。比如含维生素C的果汁有还原性,含钙、铁的果蔬汁可能与药物成分结合生成另一种物质,甚至有些药物本身在液体中就不稳定,混着果汁吃可能会影响药效。
牛奶:对部分抗生素、止泻药和铁剂等药物也不太友善。比如牛奶会降低某些抗生素活性,影响止泻药的药效,使铁沉淀。
母乳:可能与药物结合形成另一种物质,影响药效。
更得不偿失的是,孩子本来对母乳充满好感,一旦你将药物混入母乳后,一些味觉较为敏感的孩子会发现母乳中有异味,直接吐出来不说,还可能因此抗拒母乳。
2、食物包裹法
研碎、掰开,包进食物里,别无他法,也最好不要轻易采取。
以下三类药物,不推荐:
①强调“不能掰开”的缓释制剂。主要是一些缓控释片、肠溶胶囊、肠溶片,一旦掰开磨碎,会让本来计划在肠道中才释放的药效直接在胃里面释放,且不说会刺激孩子脆弱的胃黏膜,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产生生命危险;
②强调“空腹服用”的药。尤其是消化系统药物,比如驱虫药、止泻药等,拌着食物吃也会影响药效;
③胶囊类药物。有些胶囊壳是为了掩盖药物的刺激性或难闻气味,一般也不宜掰开。
3、喂药加糖
葡萄糖水(注意,是无菌的葡萄糖水哦),相对可行,但有三条注意事项。
①甜度要适宜。淡淡的一点甜味就好,否则孩子一旦尝到甜味,就容易对没什么味道的母乳、配方奶、白开水等失去兴趣;
②别喝太多。吃药前喝一口,吃药后根据情况喝一两口,能成功送服药物就足够了。别喝太多,以免影响药效。而且宝宝的味觉系统尚未建立完善,过早品尝太甜的东西,对孩子的味觉系统不是好事。
③注意口腔清洁。喝完葡萄糖水要注意及时漱漱口,以免残留的糖分依附在乳牙表面引起龋齿。
问:蜂蜜水佐伴也可以吗?分年龄看情况
如果是一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行。蜂蜜常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它们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这对于一岁以下的宝宝是很大的威胁,因为他们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无法抑制肉毒杆菌产生毒素。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考虑在喝完药之后,喝一点点蜂蜜水。
4、强行灌药
这种粗暴的手段,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吃药,百害而无一利。相信90%的人在小时候遭遇过捏鼻子强行灌药,如此简单粗暴,当然不行!
捏鼻子喂药,孩子就只能通过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呛咳,严重的会出现肺部感染,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脆弱的鼻黏膜和血管还有可能被粗暴的家长捏到破损,在捏鼻过程中,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或者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里,造成生命危险。
6、擅自过量、减量用药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同时,家长也需注意不要减少药量,最好还是遵医嘱或参照说明书,不要自行决策。
7、故意服成人药品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喂儿童,这种观点必须改变,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注意一点的是,如果孩子在吃药的时候特别痛苦,勉强喝进去的药物瞬间就吐出来了,可以补喝一次同样药量的药。如果宝宝在半小时后才吐了药,就不要再补喝药了,有可能部分药物已经开始作用了,再次补药有可能导致用药过量。
8、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3个月以内小儿发热,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不主张使用退烧药;
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腋下温度要超过 38.5℃才建议用药,但每次用药必须间隔 4-6 小时,连续使用也不能超过 3 天。儿童可使用的、比较安全的退烧药,是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理论上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人,目前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高热首选药。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具有不良反应少、胃肠刺激轻的优点,对血象及肾功能的影响亦较小,退热作用更为持久。平均控制退热时间为5小时左右,对于39℃以上的高热,布洛芬的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好。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高烧难退的宝宝,6个月以下的宝宝要慎用。
建议: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1岁以下)、美林(布洛芬)(1岁以上):

9、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10、滥用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给儿童喂药的推荐方法
说了这么多这个不行,那个不许,那到底有没有可以用的方法呢?

这些方法怎么样?






1、选水果味道和漂亮颜色的药
选择合适儿童的药物剂型,比如糖浆剂或混悬剂,这类液体剂型服用方便,口感好,易被儿童接受。
另外像滴剂,药物浓度高,服用容积小,只需要滴入口里即可,尤其适合婴幼儿服用。
还有一些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会冒出神奇的气泡,儿童也乐于接受,还有一些药可以混着果汁吃,这样孩子也不会觉得药苦而不愿意吃了。
2、跟宝宝“比赛”、给他讲故事
小孩子的药一般是口服液或冲剂,无色的或咖啡色的,多找几个杯子,每人一杯,大家比赛看谁喝得快!当然,她的是真药,我们的全是“假药”,无色的最简单,白开水代替,咖啡色的也不难,黄酒、王老吉、可乐、咖啡,想要颜色淡一些就再兑些白开水!至于那些橘色的或草莓颜色的,大多是水果味的,宝贝们不会抗拒!
父母一定要耐心细致的给宝宝讲解吃药的原因,比如生病了要治疗,吃了药身体才能好起来,要让宝宝对药物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顺利接纳。讲的时候要用孩子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比如你身体里有坏精灵了,药里面有好精灵,吃完了就不难受了”。
3、喂药时要多多表扬宝宝
宝宝吃药时,在旁边的家长要夸张地欣喜地表扬他,宝宝有了动力,就会更容易喝药哦。
4、别总拿吃药吓唬孩子
平时宝宝要是淘气不听话了,家长别总拿“去医院打针“、”给你吃好苦的药”之类的话来吓孩子,久而久之他就会对“打针吃药”产生强烈的恐惧或抵触情绪。等到娃真需要吃药或打针时,你再想让他乖乖听话?门都没有!

啰嗦的小编
根据美国《儿科》杂志网站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茶匙或汤匙作为计量单位家长犯错的几率是使用毫升作为计量单位的家长的 2 倍,美国毒物中心每年接到的求救电话中,有 10000 个都是因为家长混淆了毫升、茶匙、汤匙的计量单位而引起的用药错误。为了减少儿童用药错误,我们可采纳美国儿科学会 (AAP)、疾病控制中心(CDC) 和用药安全研究所等组织的建议——将毫升作为小儿液体药物测量的唯一标准单位使用,放弃茶匙或汤匙而使用口服注射器、滴管或量杯等。
1、滴管
适合新生儿和1岁以下的小婴儿使用。

喂药技巧:让宝宝采取半坐位,轻轻固定好四肢和头部,将药吸进小滴管中然后伸进孩子的嘴里,放在脸颊一侧和牙龈之间(避免进入气管),将药少量挤进,等宝宝咽下去之后再继续喂。喂药时别太快以防窒息,全喂完后可以给宝宝喝几口水。
2、药匙/刻度量杯/长把饭勺/压舌板
适合1岁左右的宝宝使用。

喂药技巧:将量好的药物放入药匙或其他器皿中,如果药品是粉末状的可以用水冲调一下,抱好宝宝采取半坐位,固定好四肢头部别随意扭动。将药匙或其他器皿放在宝宝下唇,让他缓慢咽下去。
3、针筒喂药器(去掉针头)
这个和吸管很像,1岁以上的大小宝宝都能用。

喂药技巧:用针管抽取已调好的药液,注意温度、浓度和药量都要适中,将针管放入宝宝口腔内侧缓慢推进,药液就顺着咽喉流下去了。宝宝要嫌苦哭闹,可以轻轻拍下他的脸,就会做出下意识的吞咽动作。推的时候注意对着脸蛋内侧推,别对着孩子嗓子猛推,否则容易呛着。

给宝宝喂药时,除了上述器皿别忘了备好白开水、大毛巾、围嘴之类的东西。
宝宝吃药难的问题,肯定困扰过不少父母。宝宝正在生病期,痛苦的很又不会表达,就算表达了也吱吱呜呜、咿咿呀呀、不知所云,一定要多点耐心和关爱,打骂或强迫吃药都是不对的,要注意方法。
如果你觉得这篇科普对你有用,那不妨转发给更多可能需要的可爱的妈妈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