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儿童的权利第一讲-咖啡有约暨宋慧娟班主任工作室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31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311次

张瑶萱儿童的权利第一讲-咖啡有约暨宋慧娟班主任工作室

张瑶萱 和你一起学做父母,大家好,这里是咖啡有约。今天我们学习关颖老师的《家庭教育社会学》。首先介绍一下关颖老师,她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我们去书店随便逛一逛,就会发现,书架上家庭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急救篇”“拼凑篇”“经验篇”“绝招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存在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担忧。
关颖老师的这本家庭教育社会学,有准确的学术定位、以社会研究为依据,治学态度严谨,对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关于儿童权利的部分。
一、儿童权利的概念 儿童权利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的概念,从社会架构的角度看,儿童权利是一项制度,首先是法律的制度,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权利,以及现实机制;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儿童权利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从道德意义上讲,儿童权利又是一种理念。具体到家庭来讲,儿童权利是在与成年人互动中,儿童以独立资格,平等地位实现其利益和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儿童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法定的。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各种权利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确认的儿童权利有十项: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国籍权、肖像权、身体自由权、个性发展权、休息娱乐权、隐私权、获得家庭抚养权和生活照顾权、获得良好的家庭环境权、受教育权、自由表达权等。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所以,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父母应当履行的义务。但当代中国,诸多家庭受传统儿童观的影响,忽视了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和需求,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权利的主体。
二、对儿童权利的漠视关颖老师指出,截止2013年,中国农村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一些孩子缺少成年人的保护,感受不到亲情,更容易染上网瘾、赌博等不良爱好。近年来离婚率的持续增高,一些父母在解除婚约后随即也放弃对孩子的养育职责。过渡关注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把自己变成了老师的“助教”,热衷于课余时间给孩子“加码”,使得中小学生“超负荷运转”。粗暴管教,造成孩子身心创伤和行为扭曲。
三、成人为本,把孩子当大人 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孩子的现在只是为了他的将来做准备,而对于孩子当下自身个性的成熟和孩子的各种需要被忽略了。儿童被迫接受超前教育、成人化教育。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孩子模仿成年人的模样,用成年人的口气说话。其中一个11岁男孩唱悲情歌曲在网络上蹿红,被称为“忧郁哥”。这无疑是成年人包装的,取悦的是成年人。
四、认识偏颇,把孩子的特点当做缺点 在许多成年人心中,规规矩矩、老实巴交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好动、顽皮、贪玩伤透了脑筋。很多父母把“贪玩”当成了缺点,觉得玩与学习是对立的,这已经成为不少成年人的思维定式。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他们因玩而感到充实、也通过玩摆脱孤独,从玩耍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快乐。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当父母把孩子的特点当做缺点试图改正的时候,事实上也毁掉了孩子童年阶段最真实、最具有发展活力的东西。
五、不允许失败,把过程当结果 这些年,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领着无数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一系列的培养行动:一岁识字学算术、两岁学钢琴、四岁开始学小学课本……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孩子会受益,不晓得有的孩子并不具备大人们想象的超前学习力。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总是问题太多,总是失败,小到一次作业出错,大到一次考试失败,都会引发家长的不满,实际上,考试不理想、升学不如意、甚至跌更大的跟头,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相信孩子具备超越失败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在挫折和失败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六、急功近利,把部分当全部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孩子的奋斗目标就是考高分、上重点学校、把学习好当做孩子的全部,学习成了父母与孩子互动的中心。一些父母从孩子的暂时的成绩提高中尝到了甜头,但学习的重压不仅威胁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限制了孩子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形成种种不良行为习惯,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大打折扣,给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了障碍。
七、主观臆断不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家庭中,通常是孩子被看到,却没有被听到,而且父母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而不屑于倾听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尽管很多父母出发点确确实实是为了孩子好,但缺乏对孩子权利的尊重,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在家庭教育中,与其说孩子与父母对立、不好管,不如说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
八、自作主张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一个家境不错的女孩子被送到加拿大最好的学校读书,但一个学期下来,女孩说什么也不读了,因为学校是妈妈选的,专业是妈妈想要她学的……孩子说什么也要回国。我们很多父母总是自主主张,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习惯于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反而觉得是孩子跟自己对着干。
九、过多唠叨扼杀了孩子参与的动力过多替代 弱化了孩子参与的技能 诸多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不喜欢父母的“唠叨”,父母反复提醒,试图孩子马上言听计从,但忽略了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如果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就没有参与的动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孩子才是主角,父母舍得放手,不仅是自身的解脱,更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
没有可以复制的孩子,也没有可以复制的家庭教育,让我们针对自己的孩子,多思考、多研究,做自己的教育专家!感谢您的收听,下周三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摘自 关颖《家庭教育社会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