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元古道场传奇(八)——蝼蛄山的来历-栖霞旅游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31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99次

张瑶萱元古道场传奇(八)——蝼蛄山的来历-栖霞旅游

张瑶萱


话说元古道场因百姓寻找金银而惨遭破坏,走兽飞禽纷纷外逃,唯独一小鸟始终不离道人结芦之处。不知何故,此鸟跛脚,道人远游,从不跟随。豹山口惨遭大火的第二年,春季得雨,百姓忙着播种,然而待到禾苗出土却寥寥无几。人们好纳闷,几经查找,得知乃蝼蛄作祟。此虫对庄稼非常有害,先吃播下的种子,后吃苗根,说来也怪,苗越稀的地方祸害越重(原因后文解说),百姓个个心急火燎,来求元古道人相助除害。道人应允,随即寻田查山,行至夼下南山,见一山洞,正欲查看,那只小鸟飞到洞口不停地啄食,小鸟越啄越多,越多越啄,更奇的是身体逐渐增大,毛色光亮,不同凡鸟。道人上前细看其所啄之物,正是祸害庄稼的蝼蛄。正在这时,道人忽听嗡嗡作响,循向一看,哟,蝼蛄黑压压一片从洞内出来,转眼间小鸟全身箍满了蝼蛄。小鸟寡不敌众,伤痕累累。道人急提小鸟回家,正要为其治伤,但见伤口竟然逐渐自愈,那只残腿也不瘸了,不免满腹狐疑。此事暂且不题。

再说那蝼蛄为何聚集在这个山洞里,因火灾当时烈焰熊熊,热浪滚滚,蝼蛄怕热,有的慌不择路,就飞往此处躲避,拼命挖洞深藏。说来也怪,本来岩石坚硬,可蝼蛄怎能挖掘如泥,这是何故?原来此山含有大量云母,结构松散,碰巧让蝼蛄遇上了,便在此定居。因禾苗稀少,蝼蛄饥不果腹,万不得已就在穴中吃些云母。谁承想歪打正着,蝼蛄们因吃了云母,一个个身体健壮,繁殖很快。蝼蛄们越吃越多,越多越挖,故而成穴。

小鸟为何很快伤愈,乃吃蝼蛄所致。蝼蛄本有解毒消肿功效,加之蝼蛄常吃本穴中云母,而云母也是一味中药,有坚固肌理,补肾益精之功效,两者合一,所以小鸟很快康复如初。

再说这元古道人回家,扯下拂尘一丝放在石上,口含泉水(古井水),手持拂尘,尘丝搭肩,一手持掌胸前,闭目施法,片刻,口喷泉水于石上银丝,一会儿见那银丝微微摆动,转眼蜿蜒前行,这时小鸟一爪将其銜在地上,道人赶忙制止,再看那蛇形之物,断成多段,各变一虫,身有四脚,长半尺有余,自此山中便有了四脚小龙,色为白灰(只因落地时掉在草灰上),脚似鸟爪(鸟抓之故),此物现名"中华石龙子"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属益虫有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无毒,)。此虫专吃草木害虫,特别是蝼蛄、蟋蟀是它的最爱。道人手持拂尘轻轻一扫地上小虫,瞬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遍地,道人取一些装入布囊,起身来到蝼蛄洞外,解囊放虫,小虫刚入洞,只见得满洞蝼蛄惊慌逃窜,只剩下几个体大臃肿的蝼蛄王,顷刻间就被小虫撕为两截,呜呼哀哉。从此蝼蛄再无成灾,真乃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故此山名为"蝼蛄山",而今豹山口村大人小孩都知道村南河东有一小山(元古道场南边)叫“蝼蛄山。那蝼蛄群居之穴在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大战山河"时,开石修堤,毁于一旦。

俗话说山大了什么野物都有,人多了什么人物也有。本来元古道人施法除害,赢得周边百姓一片赞颂,却有人找茬滋事,说起来令人气愤。当时道人背虫急奔蝼蛄穴,路经一户农田,毁坏了几棵庄稼,除害回来,那位农夫极为不满:"你为众除害,损我禾苗,大家受益,惟我有失,实为不公。”一些围观的人指责那位农夫:"元古道人多年行善,从未索要咱们半分,你岂能这等无礼!”农夫说:"道家靠化缘度日,本应多做善事。”道人不与他计较,微微一笑,拿出铜板交于农夫,这才平息风波。

蝼蛄为何专害庄稼苗"稀"的地方?其中有个缘故:汉朝王莽篡权,追杀刘秀,刘秀躲逃,见老农耕地,上前求救,老农急中生智,将其埋入犁沟,追兵赶到,四处寻找大半日,无果回辙。刘秀起身谢罢农夫,见一只蝼蛄爬在胸前,伸手捉住扯为两段,农夫忙说,皇上错了,刚才您被埋在土里,恰巧有一蝼蛄从您鼻处向上爬出形成一洞,这才保住您的性命。刘秀赶忙认错,随手取一荆棘将蝼蛄首尾接上,一会复活如初。蝼蛄向刘秀讨封,刘秀心烦,随说一句,“饥了吃",蝼蛄错听为"稀了吃",从此专吃禾苗稀疏处 。下文介绍"神鸟斗恶蛇"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