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儿童中药合理使用-吕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28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66次

张瑶萱儿童中药合理使用-吕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张瑶萱
儿童中药合理使用
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为3.2亿人,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差别很大,在不同的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儿童用药的特殊性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关注儿童用药,为儿童健康作出应有的保障和贡献。
生理特点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是:1、“稚阴稚阳”,即儿童机体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神气怯弱,筋骨未坚。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即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在持续、迅速地发育成长。
儿童的病理特点是: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儿童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且具有病情多变、传变迅速的特点。
2、脏气清灵,易于康复。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相对单纯,病情好转速度一般较成年人快。

01
儿童特点

现代研究表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药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
儿童区别去成人的特点有;
1.新生儿皮肤、黏膜相对面积较大,且黏膜娇嫩角质薄,有些外用药可透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性损害。
2.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药物易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阿片类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引起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使听神经受损,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吗叮啉)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游离药物浓度高,易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中毒。
4.婴幼儿、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酶及功能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某些药品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儿童使用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5.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儿童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成人较高。
02

合理用药原则
针对儿童的特点,中药合理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顾护脾胃。儿童的“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预后越好。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宜用轻清之品。
2、用药要及时。儿童的脏腑娇嫩易于受外邪影响,一旦得病,传变迅速,及时用药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3、用药量要适当。宜少量,中病即止。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避免补益类、解表退热药物滥用。
4、合理选择中药制剂的剂型、给药途径、中成药的应用,此外还需注意中西药联用的合理应用以及食物对服药的影响。

基于儿童自身特点和一般用药原则,儿科医生运用中药时,会较成人缩小计量,缩短疗程,并且常常会选择一下轻清之品,避免使用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果必须要用此类药物,也是少量,中病即止。如外有表邪,内有火热之发热,仍以辛凉解表为好,顺其大热之势清而扬之,不宜用苦寒之品,以免闭遏邪气于里,攻伐正气。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神曲、鸡内金、白术等。四是宜佐凉肝定惊之品。热病偏多,且肝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勾藤等。五是不宜滥用滋补之品。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如果滥用滋补之品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如确属虚证的小儿,应辨证施治之后,谨慎调配滋补药。如体弱夹湿热的患儿应先用清热利湿的藿香、黄芩、黄连、薏苡仁、陈皮等,使热清湿化,然后再服凋补中药;平时易感冒、多汗属气虚的小儿,服用补气固表的黄芪、太子参、防风、白术等;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属于脾虚的可服用健脾和胃消食的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等;气血两虚的小儿可服用益气养血的黄芪、党参、当归、大枣等;生长发育迟缓、尿频、面色苍白、舌胖属于肾虚的小儿可服用补肾的补骨脂、肉苁蓉、熟地等。总之,婴幼儿在使用中药时,必须要慎之又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遗恨终身。
来源:太仓药事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