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傅盛:创新,是生长出来的-纸牌屋网络科技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28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66次

张瑶萱傅盛:创新,是生长出来的-纸牌屋网络科技

张瑶萱
摘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去认真分析对手,去想清楚一些道理。你就有机会去实现一些所谓的创新,抓住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

作者:傅盛 猎豹移动CEO
用进化的思维寻求创新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永远要像小学生一样,保持好奇;面对新物种新规律,要像海绵一样,保持空杯,不断吸收。如同一位作者形容,每天扑在未知的知识,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 提升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原则》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封闭的人从来只做论述,而开放的人在不断地提问,对很多东西都保持好奇。
当然,除好奇和空杯之外,要将认知内化为能力,更加离不开刻意练习。
我当年做产品时,每天看各种界面,看一段文字,就把它读出来,再看是否能让用户更理解。
当年我给产品每个功能写界面文字时,每一个字,我都要自己写。有时候,写一行字,要写一个下午。
不仅自己把这行字写出来,把它念出来,还把竞争对手的文字写出来,再看对手为什么这么写,我写的是不是比他们言简意赅。
甚至看我的用户对这行字的反馈,再来回修改。
就这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会形成一个所谓的感觉。
而所谓感觉,其实背后是一整套思维模型。这套思维模型也是要靠不断积累、不断刻意练习,才能最终得以形成。
我们以前坚信的思考模式 ——只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就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思考模式失灵了。

> 遇到变化也要保持专注
我的脑海常常出现一幅画面:我就是一个铁匠,每天都在打铁,我打的铁是村里最好的,所有人都来找我,没有人能超越我。
因为我已经磨了 10 年的手艺。突然有一天,公路修通了,大量的铁制品从工厂里运过来,你发现自己的手艺再好,也没有人来找你了。
这个时代变了,抱怨没有意义。今天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可怕的事情在于:当一个时代发生巨变时,原来武功是会贬值的,认知是会贬值的,甚至变成累赘。
为什么会是累赘呢?因为过去的成功成为了今天最大的羁绊。而这种羁绊其实就源于你过去积累的那个时代的认知。
比如当地球是海洋时,为防止被别的鱼吃,人类只好潜水;
后发现氧气不够,人类就长出了肺,从空气中直接获得氧;
等有肺以后,陆地出现了,它就往陆地上爬;
成为爬行动物后,又有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
好不容易斗争成功了,有一天又火山爆发,生物大灭绝了;
等这些生物灭绝后,人类终于觉得自己能活下来了,成为幸运者之一,但这时候又碰到恐龙。人类跟恐龙比大小、比凶猛,怎么都比不过。
侏罗纪时代,人类本来挺大的,后来发现恐龙在了,没有任何办法。

只能走差异化路线。正面作战,打不过,怎么办?我们来看看,当时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对抗恐龙的几个办法:
办法一:缩小体型。因为你在重量上比不过他,你还不如追求小,体型小了,就变得灵活。
办法二:加强对环境的感知。哺乳动物需要恒温,恒温后,对环境的感知比以前要强很多。
办法三:加强大脑建设。身体虽然小了,但大脑变得复杂了,能作出判断。
这一切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
虽然活下来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然有一天,一颗陨石撞过来了。
结果人类最大的竞争对手所最引以为豪的优势开始变成他们的累赘。
比如体型大,能力强,但食量大。当没有食物时,大型动物扛不住了,就饿死了。他们死了后,反而成了小型动物的食物。于是,小型动物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创新都是从边缘和小的地方开始。
所以,我们遇到巨大的竞争对手时,不要正面作战,大不了减负清零,重新开始,专注本质,敏锐感知。
越是在行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越要保持专注——专注事物本原,专注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理解和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用进化的思维,不断寻求创新。

创新到底是什么?
> 创新是系统工程
创新的本质不是情怀,有情怀并不意味着你能创新。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灵感突发,也不是简单的勤奋。它一定是有方法论的不断实践。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混沌的,不可精准预测的。有时,我们的行动,就像是盲人摸象。
尤其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其实所有创新本质就是一个概率活动。
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也不是一个精准的数学题。只要把公式填进去,答案就跃然纸上。
有时候你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混沌的,你不能知道能否真的得到结果,只能在概率上争取提高发生的可能性。
把一些原则变成方法论,不断去实践,去提高概率。当每个地方提高一点概率,就有机会成功,并争取多次实践的机会。
从这个维度来看,创新是有一些方法的。核心在于,“新”不是创出来的,是生长出来,进化出来的。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提前发现它。
我自己认为,创新的发生,有三个关键点。

创新的三个关键点
>挖掘人类的底层需求
人的底层需求,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我们一直讲荣誉感,衣食住行,更快、更方便、更安全、更便宜,与人交流等都是人类的底层需求。
这两年真正的行业变化也都发生在底层需求的满足,而不再是简单的信息革命。比如共享单车,个性化新闻阅读等。
万变不离其宗。很多东西都是从底层需求出发。找到用户的底层需求,还是不变的真理。
用户的底层需求是更快,但用户是不具备这个能力把更快用汽车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他的脑海里只有马车。
今天,你去问我们的用户,他需要什么移动互联网工具?他肯定是在已有的认知范畴内,找出一个形容词来表达。
汽车满足的还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更快。马斯克做的超级高铁、SpaceX 也好,都在追求更快。更快才是用户的核心需求。

贝索斯说,把所有的精力和努力都投入到未来10年不变的事情上,这是亚马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无论产品形式发生各种改变,但底层需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包括当时猎豹做的所有的底层需求,也都是让用户更快、更安全、更方便地使用手机设备。
我当时做猎豹清理大师这个产品,与其说安全放在第一位,还不如说,更方便放在第一位。所以,新的AI时代,猎豹也想了很多点。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产品。
与其讲创新,毋宁讲发掘。怎么去发掘用户的核心需求。就这点而言,我其实有很多自己的切身方法。

>洞察行业趋势
我创业才发现,趋势和风口的重要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更大的机会。
为什么曾经那么辉煌,今天会这样?后来我发现只做好一个点是不够的。以前互联网的方法论叫单点极致。
我的老板教育我,只要把一个点做好,就会有机会。后来发现,如果你不找到风口,你把一个点做好是没机会的,也许会越做越死。
后来我开始反思:原来只有微观是不够的。“我行”“我能”,这种思路都是不对的。于是,我开始看宏观。宏观就是产业形势的变化。
但这样的洞察力,需要足够的磨炼。
比如看消费升级。十几年前,这不是一个多大的机会。但今天,很多人要买更好用,更有调性,更个性化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大机会。

技术的融合
当一次技术浪潮出现的时候,一大拨的产业革命会孕育无数多的公司。看到这种机会,一定要跟上。
当年互联网也算一种革命性的理念。最初都是以技术形式存在。今天有很多技术的崛起,都是真正找到行业趋势的机会。
想法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AI 在降低技术门槛。如果你不了解,可能就会错失这次技术浪潮。
但核心不在于你使用的技术一定非常先进,而在于如何真正做好技术融合和技术落地。
通读苹果历史,我发现,他们并未用最先进的技术,但它在技术快到高峰前将其产品化,更重要的是各种技术的融合。
苹果当年就是把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后又把音乐和随身设备结合在一起。
等到手机出现后,他们又将移动上网、智能化和手机结合起来。
本质上,它是一个将电话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合后的移动设备,将MAC 上面的 OS 直接移植到 iPhone,从而形成了 iOS,如此迸发出了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
今天越来越多的技术都是融合型的,更多的是将不同技术进行融合,并找到这样的机会。

> 知道对手在哪里
有一本书叫《商战》,猎豹是全员必读。十年前,我读过好几遍,每次读完都有新的感受。
这本书说了一个点 ——制造产品的关键点不在于满足需求,而是和对手实现差异化的竞争。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什么叫需求?
如果用户的需求是一辆汽车,你按照用户的需求去造一辆汽车?
如果这样,你离倒闭就不远了。因为汽车的需求已经被那些汽车厂商满足了。如果你去造一辆跑车,能干得过保时捷吗?
所有商业的本质在于争取用户脑海里的认知。当这个认知被你的对手占领的时候,你要抢过来是非常困难的。
竞争对手是创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好,如果竞争对手已经在做,或者做得差不多,本质上就很难真正超越。
所谓微创新,都是大公司的打法。微创新绝对不是创业公司能找到的机会。因为你的微创新,最终会变成大公司的免费教程。
创业者应该都很熟悉,所有VC都会问一句,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大部分创业者的回答就是,我比他更努力,比他更勤奋,我的人比他更专业。
所有这些都是不成立的。

勤奋度
微信努力到什么程度?大年三十全是在加班。过小年的时候,各个公司放假,他们还在全力以赴加班。据说十一也是很多人在加班。
我第一次跟腾讯谈投资的时候,约了腾讯总裁刘炽平,印象非常深刻。我说想约你聊一下,他跟我约的时间是半夜1点。
还有一次,我半夜3点给马化腾写过一封邮件,我准备洗漱睡了,他一封邮件回过来了,不是批的已阅或同意,而是打了好几行字表明他的观点。
这种勤奋度,能比吗?
专业度
专业这件事,可能只有创始人是更专业的。
你再往下招 10 个人、再招 50 个人,甚至从第 10 个人开始,你的专业度就比大公司差了。也许,从第二个人开始就差了。
竞争对手其实就像上文讲到的恐龙。如果真的在同一维度上竞争,除非想出差异化策略。本质上,寻找差异化也是成本最低的模式。
作为小型创业者来说,要干得比对手好这件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金山干了一辈子这样的事情,看别人做了,我也做,还打赌,我要超过你。本质都在浪费成本。
因为相比后来者,领先者有两次失败的机会。后来者最大的机会就来自于领先者所不能进行的自我攻击。
《三体》里讲,消灭你,和你无关。你灭亡了,这和你整个能力没有关系。我们要学会用进化的思想,去看我们的机会在哪,去找到那个缝隙。
只有竞争对手为你留开一段缝隙,并且你看到了那个缝隙,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总结一句话:如果行业趋势出现了,你又可从中找到用户底层需求,而竞争对手恰好给你留了一个缝隙,且这块缝隙不是竞争对手用简单模拟就能完成的,那么,这件事,这个缝隙,可能就是你的机会。

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认知
我认为突破点就在跨界——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结合。其实,互联网都不用+什么,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了。
互联网当年带来的轻模式,那种神话般的增长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了。这一代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一个滞长期。
只有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才是新机会。具体有以下几个机会点:
>垂直化和个性化成为新流量特征
像一些垂直场景,比如教育、健身、旅游这样一些垂直化的场景,成为新的流量源。此外就是基于 AI 实现的个性化。
>线上线下成本倒挂
线下红利期到来了。今天到处刷屏的新零售,到处看到的娃娃机,到处看到的橙汁机、椰汁机、自行车,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流量。
手机的普及,使得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下获取一个用户成本,变得比以往更低了。反而,互联网上购买流量的成本变高了。
去年,谷歌光预装谷歌浏览器花的成本是 12 亿美金,占了整个收入的 12%。连这样的巨头,掌握着整个生态,流量上还花了如此大的成本。
再看看 OPPO、VIVO的崛起,其实也是靠线下的流量去和互联网公司产生竞争。

> AI创造了新场景
AI 是一个技术浪潮,有机会使得很多行业发生改变。包括无人零售的改变,其实就意味着,人走过的地方,和互联网鼠标走过的地方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互联网上,你可以知道用户在哪里点击,看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线下店永远没有办法实现。今天线下店可以实现了。
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通过Amazon Go做的无人购物,你能知道用户的整个消费行为。
线上线下已经实现了无差别化。很多新的场景被创造起来。对创业者而言,核心是要找到这些场景,让技术落地。
面对巨头,无需恐惧,要学会用进化的思维去发现机会,挖掘用户底层需求,专注在事物本质。
创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它。即使流量红利殆尽的后互联网时代,跨界和新技术带来的机会也不容小觑。
无论怎样,“做出更多被用户喜爱的产品,让人们生活更便利更美好”,这一点,不会变。
来源:全球创新论坛
以上分享内容出自公益目的选编自网络

您还可点击阅读以下话题
马云:新制造业:拥抱互联网,转型服务业。
智能制造必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
制造业的这些“病”不可忽视!
张代理:需求直接驱动生产,为中小企业定制生存新模式!
善待技术工人,强壮制造业基础。
吴明辉:如何让数据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不是成本
李飞飞:让机器有分辨事物的“眼睛”
尹学军:让振动控制技术领先世界
工业革命新篇章:推动工业物联网发展的老牌企业
制造业技术交流的好平台
牵手纸牌屋,助力中国造
实业立国,技术强企
追逐梦想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