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儿时旧居或9月对外开放 潮州古城里的饶公印迹-中国潮州网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2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16次

张瑶萱儿时旧居或9月对外开放 潮州古城里的饶公印迹-中国潮州网

张瑶萱
2月6日,获悉饶宗颐教授仙逝的消息后,南方日报记者在潮州城内走访,寻找饶公与家乡潮州的印迹。潮州多处著名景点与饶公息息相关,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能按原貌修旧如旧,与饶公有着莫大的关系。
广济古桥修复卡壳 饶公手写对联促原貌重修

图为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
位于韩江之上的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广济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改成可供机动车通行的桥梁,没有亭台,没有浮桥,其模样“非常普通”。潮州市政府于1989年在其下游一公里处,新建韩江大桥,从此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
潮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沈启绵此前长期在文物部门工作,并与饶公广泛接触。2月6日,沈启绵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没有饶公的支持,不能说广济桥就修不好,起码没有这么快。”沈启绵回忆称,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广济桥修复论证会,初步确定了修复古桥的原则和思路。此后,在长达数年的修复过程中,饶公这本潮州文化的“活字典”,无数次为修复古桥释疑解惑,还不辞劳苦地回潮州参加维修方案的审定、设计图纸的评审等重要活动。饶公的积极参与和悉心指导,为全面修复广济桥起到了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特别是在广济桥修复工程的第二期,由于当时缺乏实物依据,国家文物局并未批准“修复桥上的亭台楼阁”。然而,没有亭台楼阁的广济桥显然不能对应“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歌谣传唱的模样。
“广济桥是潮州的标志,不按原貌修复就没有意义了。”饶公一向支持修旧如旧。为此,在其米寿之际,饶公特意写了一副八尺对开的巨幅对联,上联是“古桥还旧貌”,下联是“薄海同讴歌”,并在对联两侧密密麻麻地写满边款,包含广济桥的历史沿革、桥史地位、文化影响乃至海内外潮人对修桥之企盼等。有了饶公的支持后,国家文物局重新召开论证会。至此,广济桥才得以全面地按原貌修复。
不仅如此,饶公还为修复后的广济桥题写匾额和桥联,分别悬挂、镌刻于广济桥头的门亭,成为千年古桥的点睛之笔,也成了游人留影的最佳选择。
儿时旧居正修缮 9月或对外开放

图为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
在潮州古城下东平路305号,饶宗颐少年时期曾经在此居住过,原名莼园,现已改名为淞园。少年时代的饶宗颐,就曾经在园内的天啸楼中博览群书并开始他的经史治略之路。
据悉,莼园由饶宗颐的父亲饶锷于民国期间兴建,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饶家人陆续离开潮州,莼园被转让给新加坡华侨黄景云。
如今,该名人故居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观察发现,该处建筑仍依稀可见当年大户人家的模样,是一座在潮州传统建筑基础上,融合了西洋建筑形式,园中桥亭、山池、花木一应俱全,集居住、收藏、园林为一体,精致典雅。
记者从湘桥区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该名人旧居正在修缮当中,其中主体已基本完善,后花园还在修缮。预计今年9月将对外开放。


2月6日,观众在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参观。

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展示饶宗颐曾使用过的文房用物。
距旧居约200米处,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的建设则吸收参考莼园,部分景致更是直接仿照“莼园”而建。据该馆馆长陈伟明介绍,学术馆始建于1993年,1995年对外开放,选址即是饶公家中一处榨油坊。2006年,恰逢饶公九十寿辰,在原址上经过扩建后的新学术馆馆落成,取名颐园。
颐园内设有经纬堂、天啸楼等建筑,除介绍饶宗颐的生平情况、学术成就外,还展示了他亲笔创作的书画作品及藏书。其中,一楼展示饶宗颐的生平事迹,二楼展示饶宗颐的学术成就。上下两个展厅共展出饶宗颐的书画作品共200余幅,著作几十本。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馆中“天啸楼”的匾额正是从饶宗颐故居莼园复制而来的,是由潮州书法家陈景仁在民国年间所题写,而两侧的门联“陶镕今古、点染江山”则出自书法家黄苗子之手。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潮州网·潮州论坛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访问↓↓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