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张瑶萱催眠暗示,生活中无处不在-七瓣雪

作者: admin  发布: 2019-03-1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183次

张瑶萱催眠暗示,生活中无处不在-七瓣雪

张瑶萱 鸢棃导语
最近太忙,没空读书。
元旦闭关,看完了高铭的整套《催眠师手记》,简直大爱。
这是一部用纪实性的视角,通过催眠的手段,来进行心理推理的手记,彻底得揭开了“催眠”行业这块神秘的面纱。又接地气,又有深度。
写点东西,mark之。


01
我疑似经历过的那点“催眠暗示”
高中时有个同桌,曾给我讲过他误入传销的故事,一直到最后如何被家人“接”出来,曲折离奇。
但他语气复杂甚至是惋惜。
关于传销,我倒是不惊讶,因为知之甚多。这得益于父亲。他的工作性质让我从小“被迫”知晓各类社会案件,记事起我的启蒙读物就是各类警刊。忘了哪个机缘,我深入了解过某类传销团伙的诱导作案方式。
所以,听了同桌的故事,我迅速指出他那团伙不靠谱的本质以及他被坑害的地方。最后的结果是,我被他“拉黑”了,从此两人成了路人同学。
关于此事,我倒是挺惊讶,因为实在费解。道不是在意“断交”这件事儿,而是想不通为什么“传销”那么简单的逻辑错误,他作为过来人曾深受其害,竟然到头来还拎不清,反而对那个团队以及诱他入伙的哥们仍存有迷之留恋和好感。
很显然,当时如果不是他父母拼死寻找和强力挽救,他可能真的会继续选择众叛亲离,并很有可能把传销作为毕生的“事业”。
一直没太明白这是种什么力量,直到高中毕业的暑假。
那时我刚刚开启自己“浪迹天涯看世界”的模式。当然,鉴于财力和视野局限,我只是在家附近200公里以内的安全城市及要好的同学家里瞎晃悠而已。
偶然的时机,我与一个疑似传销的团队擦肩而过,着实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那是准备赴下一站“西安”的小型长途汽车上。我从中途的某个小镇临时搭车,上车后按惯例没找空排,而是选了一个看起来面慈和善的中年女人身旁落座。
落座没多久,那个女人开始热心与我攀谈。出于礼貌,我耐心回复了几句。
没一会儿,我感觉这个女人有些过于关注我的私人信息,便开始警惕。再一会儿,我隐隐察觉这个车上其他十几个乘客貌似都相互认识,开始升起强烈的防备心。
但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得继续跟她瞎聊天。十多分钟的光景,我判断这是一个疑似宣扬“成功学”的传销组织,而这个女人非常不简单,貌似是头目或至少是负责拉人入伙的核心人物。
彼时,我捏着她递给我的吃食(当然不敢入口),手心已经微微出汗,琢磨着在这天色渐暗的时刻该如何脱身。
我谎称了目的地、身份和所有信息,在她盛情邀请我同去西安某地听课时(所谓来自京城某名校教授亲自授课),我率直得满口答应。然后在中途一个离家很近的车站,以着急上厕所为由迅速下车溜掉了。
回到家,看着她给我发来的短信和N个未接电话,仍心跳加速、隐隐后怕。后怕的是,我反思了在与她整整一个半小时的聊天过程中,曾经有那么一个瞬间,我心动过。是的,心动了。
这太可怕了。
我自诩打小出门,警惕心自持,对一切疑似“天上掉馅饼”都有着迷之防备。但就在短短的那一个半小时,一边带着防备心一边倾听她的灌输,竟然有被说动的瞬间。
那个女人真是太邪乎了,我确实没信心万一继续跟她聊完那个旅途,我是否还能保持初心。
一直到后来很久,开始关注“心理”,回首分析,我才琢磨她可能全程对我进行了“暗示式的催眠”。她捕捉了我眼里流露出的好奇与野心,抓住了人性流淌的弱点和欲望,一步步诱导我、暗示我,让我弱化了部分防范能力。
我再怎么知理早熟,届时也不过是一个刚高三毕业、涉世未深的小丫头片子。幸运的是,我没有进入恍惚状态。
从那以后,我对陷入传销无法自拔的人群多了一份理解。虽然仍不认同,但是可以理解。
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在那种每天接受轮番式暗示催眠、轰炸式洗脑的环境下,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即便是被救出来, 他本人曾被印记盖戳的“暗示”,也让他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那以后,我对任何有可能让人上瘾的东西都怀有敬畏之心,绝不会为了挑战为了猎奇去随便碰触。
人们总是容易特别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但殊不知身体和心理都是有上瘾机制的,并容易朝着崩溃的目标迅速前行。有些事情,永远经不起考验,比如说“人性”。不要作死去考验,结局只会陷入深渊。
回首这个漫长的往事,其实只是想简单聊一聊“催眠”。

02
书中神奇的“催眠治疗”长什么样子
最近读了高铭的《催眠师手记》,简直大爱。
这是一部用纪实性的视角,通过催眠的手段,来进行心理推理的手记。
这部书,通过一个个真实性比较高的案例,写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紧张,并试图以“催眠师+心理咨询师”搭档解惑的方式,来还原现代人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困惑和煎熬。
作者想告诉每一个正常人,你的精神世界未必如你以为的那样,那也许是一个未知的异世界,它荒芜、阴郁、无边无际……
而你是否曾有过“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的欲望?
对于我,这本书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它戳破了传统“催眠”的那张神秘面纱。
印象中催眠,不再是拥有浓厚的舞台表演形式、带有强烈魔术性质的、有点忽悠意味的“催眠术”,也不再是类似《催眠大师》这种悬疑心理电影里展现出的神乎其神、无所不能的“催眠治疗”。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催眠师,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灵——不被人知的贪婪、刻意压制的傲慢、自我鞭挞的谴责、痛苦不堪的梦魇、无法宣泄的狂暴等等......
面对它们时,如何在工作的份内之职中挖掘出那些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并且用催眠师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掉某些问题。
这只是一种职业,仅此而已。
催眠本身并不像影视剧或者团体表演那样神乎其神。影视剧的悬疑作品所展现出的解离体验,多数是小说家和电影编剧的附会和巧思。
那在临床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仍属于未被开发的盲区,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催眠治疗都不可能做到那种程度。
这部书告诉我们,催眠治疗的本质是通过某种手段让催眠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样就能获取被催眠者潜意识中的一些想法和某些记忆。被催眠者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会接受催眠师的引导。
而且催眠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很难被催眠,因为他们自我警戒意识很强。没有主题的催眠是很不容易成功的。
催眠并非想起来就催个眠,看看这是不是真对,或者是否好玩儿。
催眠的动机或者催眠后的所需要获取的主题都是催眠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出发点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催眠效果,所以大多数时候,催眠本身是和心理诊疗有着捆绑关系的一个特定存在,假如脱离出这种关系,那么催眠很则很难具有效力和专业性。
仅仅是出于好奇的话,当然很难被催眠成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催眠者的警觉度非常高,对于催眠也会有额外的阻抗------质疑。
但如果是出于解决心理问题的催眠。那时你顾不上质疑“催眠是真的吗?” 而是更关注 “我的问题怎么解决?”
这与催眠师的专业性息息相关。

03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催眠暗示
而催眠与我们正常心理健康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并非只在专业领域应用。
例如,我们在电视广告中 ,经常会看到美女或帅哥使用某种商品,并且展示“使用后”看上去多么动人、多么美丽,这就是催眠性质的暗示。
假如我们真的使用某产品了,就会像美女或帅哥那样光彩动人吗?不,那只是商家在给我们施加暗示罢了。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对很多人的确有效。他们会从看到广告开始就进入被催眠状态,直到买下该商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恍然大悟为止。
不过,如果下次有更漂亮的美女或帅哥来做新品的广告,他们依旧会乐此不疲继续被催眠。这种例子多到举不胜举、极为普遍。
而除了这种商业行为,催眠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对上司或下属提出某种建议,真正能打动人的建议一定是描绘出未来蓝图------以还未发生的假设前景使得对方来接受这种建议。
我们通常都会不知不觉去接受这种假设的未来,并且以此来作为落实现在的依据。
但是,那个未来在当下并不存在,也不属于必然因果关系,对不对?所以,他只是一种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这种暗示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所以很难被意识到其实这就是催眠暗示。
当然,它的成功率也和描绘人有直接关系——善于使用语言和文字的人更容易成功。
假若描绘人曾经实现过自己所描绘的,或者其假设和接收人想法相近,那么成功率则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未来实现的概率实际上也极大。
所以催眠暗示的行为非常普遍,我们生活到处都与催眠的影子,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留意到这点。
相比于舞台上的催眠术和诊室里的催眠治疗,我反倒觉得这些生活中的催眠现象,更神奇,更耐人寻味。
催眠暗示,无处不在。
- The End -

-作者简介 -
鸢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爱好探究积极心理学和写作
立志当一个快乐的学霸
公众号:七瓣雪(qibanxue1113)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