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工程结算单【视频】周宁石门山风景区征联活动启事-周宁现场

作者: admin  发布: 2020-04-21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30次

【视频】周宁石门山风景区征联活动启事-周宁现场



楼坪
周宁石门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周宁县楼坪村,往东距国家4A级景区九龙漈40公里,往北距国家4A级景区鲤鱼溪34公里,往南距陈峭、蝙蝠洞3A级景区20多公里,往西不到10公里便是洞宫山国家级风景区。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县城38公里。
楼坪村是福建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周宁、屏南、政和三县之间往来的重要官道,更是白银古道重要驿站。宁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上楼景区公路即将贯通,交通便利。
石门山风景区,景多而特未来军火专家,素有周宁“小武夷”之称。更有保护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积善守法”等传统美德,彰显着楼坪风土人情、文化厚重。随着周宁全域旅游战略的推进,以及创建4A景区申报的机遇,现决定对周宁石门山风景区诗韵广场建筑物等景点配置楹联。通过配置楹联以达到传承楼坪景区的历史文化,提升石门山风景区文化品位和形象,提高景区知名度,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的。现将征稿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主办单位:周宁县文联 周宁石门山风景区建设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周宁县作家协会
三、征集方式 :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楹联
四、征集内容 :作品要分别以周宁石门山、古民居、张氏源远流长、村民不忘初心谋发展等为主题,围绕楼坪村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旅游发展等题材进行广泛创作。要求立意高远,景点特点突出,文学性强。
五、征集数量:
1、诗韵广场牌坊正中大木柱楹联11字2幅;
2、诗韵广场牌坊边大木柱楹联9字2幅;
3、诗韵广场大水泥柱7字6幅;
4、聚福亭木柱楹联7字6幅;
5、扬善亭木柱楹联7字6幅;
6、大戏台木柱楹联9字1幅;
共计23幅楹联。
六、征集要求
(1)联作必须符合《联律通则》,单边7—11字联。新旧韵皆可,但不能混用。(2)作者必须保证其作品具有完整的著作权,入选的作品涉及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法律责任,均有投稿作者自行承担宝儿康糖浆。(3)作品应为原创并注明所撰楹联应对的亭台楼阁等的名称,不得抄袭、摹制。若有违反,将取消其评选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投稿人自行承欢乐正前方担。(4)对于所有入选作品,主、承办单位有权复制、镌刻悬挂、展览、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不再支付报酬。(5)所有投稿作品在网上投稿及因其他意外所造成的损坏或丢失,主、承办方不负任何责任铁马骝。(6)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且不退稿。 (7)纸质投稿和网络投稿均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真实信息。(8)投稿作者填报信息和提交投稿作品的行为,应视为该投稿作者充分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并承诺接受本次活动约束。(9)主办方对本次征集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七、评选方式:评选分初评、终评两个阶段。由县文联和本省文化名人担当评委。
八、入选待遇:入选作品每副付支付给作者200元稿费。 所征集到的入选楹联根据需要,部分用于广场亭台楼阁等处的镌刻,其它楹联拟编辑成册作为宣传推介之用,并给入选作品作者颁发周宁县文联和周宁石门山风景区建设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证书。
九、截稿时间及投稿方式
2018年5月10日至2018年6月20日止(以收到时间为准)
电子稿投稿邮箱:
4142015995@qq.com
联系人:肖林盛 张桂传
咨询电话:
15960458801
15060296689
周宁县文联
周宁石门山风景区建设委员会
2018年5月15

令旗镇地
七言古
层峦面面展威武,如止如行整队伍,
倘无号令一为收,如何众障得安堵。
谁知西向振灵旗,镇定诸峰列四维,
自是中军无破损,全凭树帜不轻移。
卓笔凌云
七言古
奇峰耸拔脱颖出,削成锋锐如卓笔。
日日题天不辞劳,霞笺一展即奔逸。
黑云翻墨半天中,濡染仙人手腕工。
自是临题须细认,太平万岁写苍穹。
三台拱秀
七言古
拜斗直登望气台,还看山顶降三台。
年年不肯轻移度,尽道腾精献瑞来。
二曜同辉
七言律
前曜呈奇后曜明,桄同日月两争莹。
为愁胜景遭幽暗,照出峰峦俾显名。
架叠峨冠
七言律
无追委貌叠空山,想是当年拜圣还。
莫讶生今反古制,忠贞化石在人间。
台檠玉烛
七言律
怪石层层似建台,一枝玉烛插巍崔。
当风不畏烧残蜡,映月辉光皎皎来。
石里锣声
江神子
长途接政三两亭工程结算单, 步乍经 景移情。
四面危岩 仰望骇人形, 共说铜锣挂石壁。
须小立 试倾听, 忽闻石鏬音锵铿。
凝吹笙 讶弹筝,似竹似丝恍惚似金声。
想是山灵奏广乐, 人不见 数峰青。
榅巅泉韵
西江月
冬令亦能傲雪, 夏凉顿起清风。
泉声时时出,芳丛急雨来时倍充。
幽韵真堪砭俗 , 抗音可以振聋。
频他嘹亮徹西东,溢出淙淙涧中。

楼坪三部曲
周宁县作家协会 肖林盛选录于2017年9月22日《中国楹联报》
初识楼坪,缘于十六、七前年在记者站工作,随同县领导下乡“抗台”救灾时的事。后来虽有几次蜻蜓点水,但楼坪在我的心灵始终没有撞击出火花。由于这些年李墩镇楼坪古村的佳话与石门摄影作品不断在网上涌现,脑海里的楼坪印象逐渐从混沌中走向清晰。
丁酉年秋,作协一行20人乘车盘旋于青山绿水之中,由于前往龙井的道路窄小,大家只好从凉爽的车箱里出来,闲庭信步拜访龙王。刚下车,那如火的秋阳,让皮肤顿时有种被灼的感觉。不过举目望去,蔚蓝的天宇清澈得纤尘不染,溪中的碧水荡涤着烦躁的心灵。

从北洋自然村向西一公里,河流两旁的高山,或如龙腾虎跃,或如奇幻变迁,或如倒立千尺,一座座山峰尽显神功三边孔,她们似乎非常友好而善意地向我们展示绮丽,凸显宇宙造物的神奇。读山阅水的人们陶醉其中,走走停停,呼吸空气,聆听自然。这里虽没有油画典美,也没有诗词深邃,可置身于这大山里的美景中,不由肃然起敬。穿过路亭,拐过山弯,只见“之”字的溪流河段形成三叠瀑,急流把溪床冲撞出三个大石井。一同前往的老张说:这就是古人所传的“龙井”。高山峻岭的峡谷中,一股急流从第一瀑布跌入第一口井,潜流从井底冒出随后转入第二口井。第二口井的水又经过冲力直泻地第三口井再潜流到一个宽畅的深潭。龙井的奇,在于井井相同,井口井底大小一致,显得十分圆而深,井水格外的碧绿清澈。“青山拦去路,拊石自潜行。蓄势冲仙境,涛声旷野惊。”几个大胆之人,登上突兀的危岩上,欲登高望远,来一场凡人与神龙的对话,畅谈一番天地人间之沧桑……在返回乘车点时,溪面上的“桥丁”引起我的兴趣利亚迪桑。“当境明王”前的30步“桥丁”,每一块石头如果不是百年来的洪水冲刷,哪来其身上的累累伤痕?老张戏说这是罗隐(周宁民间神话人物)的杰作,传说是否当真?且不必去考究,但只要你细致观察, 30个“桥丁”不仅数百年来屹立不倒,十分牢固,而且连“桥丁”下方的堆石,经历数百万次的洪水袭击,至今依然那样坚强地相依相偎守护着“桥丁”,这是罗隐的神功?还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超高?

一弯幽径,一路稻香,一段神奇传说游离于楼坪,醉了往来穿梭的秋风,也醉了欲来探幽的我。一脚踏进楼坪村,石门山景区导游员就十分地热情地向我们走来。据说她刚刚从县里培训回村。紧跟她的脚步,听着其如数家珍的解说,楼坪底蕴的厚重,昔日村庄的辉煌,如同一幅画卷慢慢舒展开来。
站在横额为“紫气扬辉”的石门楼前,众人翘首,被两旁“春回禹甸山川外,人乐尧天雨露中”的对联所迷住。横额两边雕刻的卷书立体图案更是精雕细刻,左边“漠漠烟村一古城,郊坛离殿草茅生。青山不解知兴替,销黯开颜为雨晴”,右边“舍宅风流尚可追,王郎别墅几人知。即今谁令桓公喜,正是山花欲笑时”的语句,足以让采风人员揣摩半天。
徜徉在古朴端庄的古屋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楼坪土豪似的经典名居30来栋,几乎每栋都是青石大门,房子的大门虽各有千秋,但做工都极为细致,整片磨凿光洁的青色或红褐色的石块做倚石、梁眉、案板。石门两旁均镌刻着诸如 “清河家声远,厚水世泽长”、“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等对联,对联脚下的小香炉或是书卷,或是葫芦全境通告,或是人物造型图案,十分唯美。古屋里每扇窗都镂空雕刻着各类飞禽走兽、草木花卉、人物故事,木雕里的人物形神兼备,独具匠心。坐落于村中心的“炮台厝”最吸引人,该房子大小房间70多间,上下楼梯36条,除了光线孔外,整个房子的炮眼就达30多个。一个年轻会员为了把这栋房子探个究竟,兜兜转转,竟然把自己迷失在房间与房间的幽静之中。楼坪古民居布局集中且不拥挤,一栋与一栋之间、古街、古巷相通。在这偏远的小山村竟然有这么多精美的上百年古建筑,令人遐想万千。行走在村道之间视美泰,岁月已将它昨日的辉煌一雨涤去,但沧桑的故事依旧在青苔石缝间若隐若现。“宁在楼坪站一站,不去外地吃鸡蛋”这句顺口溜,足以证实楼坪村曾经有过的富庶与繁华。
导游介绍说:“这些民宅的石门楼,当时都是请很著名的石雕名匠,雕刻二至三年时间,其工钱是以雕刻出的石粉重量兑换同样重量的银元。”其造价的高昂,不言而喻。就连那百余年土墙也那么细腻如新,可见当时是用造价极高的三合土夯成的。面对楼坪的壮美民宅,我不由地暗暗赞叹,同时,一股从未有过的庄严与凝重瞬间压向了我的心头……

石门山的扬名源自于摄影爱好者的一张照片,近景是一溜古宅青瓦顶与古典的马头墙,中景是被人啧啧赞美的恢弘两扇石门,闪亮在古树翠竹之中,远景是富有造型的几朵白云点缀蔚蓝的天空。整个画面刚柔并济,层次分明,色彩搭配俱佳,给人以绝美的感觉。到楼坪的游客大多都是冲着如此深远意境的画面,而去寻找大山里的美。
拾阶前往石门山顶的路途中,导游介绍说:相传石门山右侧的锣鼓岩专司鸣锣之职,朝鸣锣,石门开,夕鸣锣,石门闭,石门左边伫立一位严肃石人,专门监管石门开闭。石门天长地久地尽守护一座山一个庄,守护农耕时代的安详与绵长。远古石门山的故事让石门山更加显得十分神秘。一眼望去,石门山区域宽旷无比,同行的老肖告诉我两扇石门的山峦约有三公里长,貌似“门框”的两快巨石高出地面80余米,相隔100余米;老虎岩、老君岩、纱帽岩、锣鼓岩、三层嵯岩、石笋、旗山、田螺岩等众多自然景观,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石门附近的山峦中。“玉柱擎天,石门映日祥云护; 翠竹俯地邢利斌,山川揽月瑞气居。”我与老肖为了一睹老君岩的风采,两人脱离队伍直插峰顶,也许是缘分的因素,还是未能如愿地到达老君岩身前,只能隐隐约约地远望老君岩的飘逸神采。面对秀美的石门山,许多采风人员对那片绿意茐茐,婀娜多姿,盎然生机的竹林而引吭高歌;对那些屹立山峰,经风沐雨,满山遍野的巨大岩石而赞叹不以;对那些迎风摇曳,姿态万千的苍苍古树而抒情无穷;对那些缠树绕石,温柔温婉的藤蔓而惊奇百般;对那些美丽万端,生机盎然的野花小草而柔情无限……
“宝地宜居,宅后石门迎百福;山人有梦,书中锦绣照千家。”整个楼坪村坐落在一个布袋形的山坳中,口外是一方偌大的池潭,水面如镜,在阳光的作用下,周边的一切景物全都倒映在水中,神秘莫测,足以让游人停下脚步。朗朗乾坤,“繁华落尽是沧桑”是文人墨客笔下常用的词。然而,世间虽有万物兴旺衰败的铁律,但从某一视角理解,似乎“沧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人事更迭,星移斗转,从衰败中崛起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不仅感叹楼坪村的历史厚重,更感慨于楼坪村当下的人美、景秀!


石门山奇美峻秀 采岩菇惊心动魂
《周宁文史资料》第十八辑周宁县作家协会 张桂传
历史渊源
楼坪村(又名“善积乡”)系周宁县李墩镇最为边远的行政村,位于周宁县西部,在风景峻奇、秀丽的“石门山” (主峰海拔1449米)下,村庄四面环山,北倚巍峨的石门山,东为牛岭仙岗与芹溪、中村相邻,西部有洞宫山与洞宫村为界,南以南坑岗与北洋村比邻。
楼坪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屏南、政和、周宁三县之间的重要官道。宁武高速公路楼坪特大桥、近7000米长的洞宫山隧道穿境而过,使这个古老的山村更焕发新的活力。村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县城38公里。村落面积1.9平方公里,形似一个平放的羽毛球拍,辖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均海拔860米,现全村有260多户,1660多人,辖北洋自然村1个荣城名苑,8个村民小组。

溯其始祖,乃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第五子,弓箭的发明者——张挥。
张姓122世祖,讳谨公,字子信,号自勉,大行八再次飞升,后人称张八公,妣柯氏敕谥诏助一品夫人。八公系入闽始祖岩公长子,唐武宗甲子年八月初六日生,公文武兼备,谋略过人,号伯公大郞。当时世乱,公弃文就武,殿试策为进士,蒙授总兵之职。公元878年官拜福建节度招讨使,乾符六年(879年),黄巢余部数万入闽,公率部迎战讨伐,战于政和感化里铁山,九战弗克,奇兵绝粮,士卒乏食疲困,恶战之中无援兵而为国殉职。公因战功威镇四海,名显朝廷,功劳浩大进封,立庙以祀,初封“候爵”,奉敕建忠烈祠,北宋崇宁间(1102年)赐额“英节”,大观初(1107年)追谥“诏烈候”, 南宋(1163年)加谥“惠应王”,宋理宗(1225年)加封“英济广惠灵佑显德圣王”。 公元1996年族人捐资于政和熊山之麓(政和一中后山),重建“英济祠”,以示纪念。铁山陵墓于2006年重新修茸,该陵墓为政和县文物保护单位。
楼坪肇基始祖是137世祖荣四公,约于元代至正年间(约1341至1368年),由屏邑柘洋岔(今屏南后峭村),迁居于芹溪数世再迁楼坪。楼坪村属盆地八架金盘形,门前岗将盆地分为前洋与后洋两个小盆地。据说有一年祖上家中有一只母鸡不见,而后家人劳作时杨爱贞,在后洋原始森林古树下发现母鸡带了一群小鸡,后来就迁徙至现楼坪村,在那里生息、繁衍。后裔迁徙本县泗桥、狮城、七步、礼门等乡、镇,迁外县、市的有建阳、建瓯、政和、松溪、宁化、邵武、霞浦、宁德、福州、海口、重庆、上海、北京、台湾等省内外16县(市)及西班牙、印尼、美国等地。

楼坪又名“善积乡”,是144世祖张赐锦公,清雍正年间,幼时投军任建宁府游击(武职官相当三品官),功绩卓著,蒙张太守奖匾“舞台旌义”四字,又蒙知县给“积善守法”四字以旌之而得名。
楼坪村地处偏远,自古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有句顺口溜可以形容:“宁在楼坪站一站,不去外地吃鸡蛋”。楼坪人紧紧把握住改革开放政策这一良机,靠着肯拼敢干的精神将一个落后的边远山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有古诗云“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俗了人”。这里四面环山,植被保护完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山势巍峨,水清瀑美,主要景点有:“石门洞天、鲤鱼朝天、龙井连心、石笋争奇、纱帽岩、旗山顶、长老岩、鹰嘴岩”等八景,其中以村后的“石门山”最为引人入胜小哈林,素有周宁“小武夷”之称。
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楼坪村目前可供开发的资源的有林木、毛竹、石材等,其中石板材色泽精美、储量丰富,同时食用菌、反季节蔬菜、板栗种植也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n0856。
石门洞天
大自然神工鬼斧的造作,造就天下奇山、秀水、洞天福地。然楼坪的石门山巨石壁立百仞,相隔百米,以及她的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粗拙豪壮、气象万千,更有待于您的寻奇探幽……
石门山位于周宁县西部的李墩镇楼坪村,全县最高的龙冈头(海拔1506米)南侧,主峰海拔1449米,属鹫峰山脉中段东侧。
石门山环四周山峦起伏、嵯峨挺拔,东西走向延绵3公里,中段嶂断裂一缺口,二石高出地面80余米,相隔100余米,石壁如削,两面对立,远看极似石门,自古以来村民都叫它“大春门”。
石门山峰奇洞幽,怪石嶙峋。从石门进入山后,西行三、五百米,就到石门山主峰。石门山主峰正前方二、三十米耸立一座“石笋”有七、八十米高,与主峰对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西去洞宫方向的“石门亭”门口向东望来,犹如破土而出的“石笋”耸立于主峰之前。“石笋”顶峰没有特殊设置是无法爬上去的。主峰洞幽石奇,从岩壁边有条树藤草爬上五、六米进洞,穿过几个洞,爬过一线天,便可到达主峰,纵眺群山,远近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传说,远古时候,石门朝开夕闭、很是神秘,也不知哪年哪月,石门却从此为世人敞开再也不关闭了。远处望去,石门左边凝视伫立着一尊石人,严肃挺立,忠于职守,传说他是掌管开闭石门的神仙呢。
石门山主峰右侧有老虎岩、沙帽岩、三层岩、锣鼓岩,相传当年这座锣鼓岩朝鸣锣石门开、夕鸣鼓而石门闭。这些神奇故事至今还传扬着……
楼坪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诸如前塘瀑布、令旗镇地、鹰嘴岩、田螺洞、上堂古柳杉、石门亭、古石寨门、蝙蝠洞等,相信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石门山景区一定会吸引天下宾客前来开发观光旅游。
商海珍品
楼坪自古以来就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附近村庄人外出做生意时都称自己是楼坪人,可见当年楼坪名声很广。据村里老人介绍说,同治、光绪年间楼坪红茶畅销福州一路,村里人办起了茶行专营红茶,百余户人家的小地方茶行多达6家,红茶生意一直延续做到民国时期。另一个传统就是做参茸生意。楼坪有很多参客遍及闽北及周边地区,当时他们集中从香港购参回来再分给周边小贩卖。多时进购18担,从穆阳挑回,参队过后路上余香久久不散,而18担参茸到楼坪,不消几天就会有小贩上门批发,那时政和、周宁本地一带有参贩一百多人都是到此取货。老人讲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光绪年间新厝里一家大户经营染青料,往浙杭一带销售,一次赚回13担银元瑟蕾娜,引得方圆百里的人都争相来看,主人索性大大方方地把整担银元在堂屋一字摆开任人观赏。而今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做参茸生意的人渐渐地少了,他们也和周宁商帮一样,在上海等全国各地弄潮商海。但还有少数人在周宁城关或闽北各县经营参茸生意。
岩菇珍品
楼坪长期以来都有采岩菇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有先祖远途拔涉到川、湘、鄂、浙、赣、等十多个省的深山岩障采岩菇,他们凡有采过岩菇的崇山峻岭,都有记载哪个省、哪个县、哪个村或哪个山的路线、方位,以及大概的里程,制成极其简单的草图(地图),一代一代地传承给下一代。采岩菇一般三、五人结队而行,采岩菇所用绳索是用上等棕片,抽取优等长丝打绳,一股又一股地用竹制的形如弓箭的“竹甩”打制而成,叫“莲绳”。这种绳索直径大约4、5公分,一般一条绳子长二、三十米,前头打结成“O”型,可以穿孔。如果采菇过程绳索不够长可以通过穿孔连接。尾部返回打结。
一条棕制的“莲绳”重大概二十来斤左右。另外还有一条“腰带”,形如背婴儿的腰包,采菇时可以坐着。当采菇时,采菇人爬到山顶,把莲绳系在较大的树干上,莲绳穿过腰带一点一点自上而下慢慢放下,采菇人身上还背个布袋子,以便盛岩菇之用。
这种营生很是危险,就楼坪村而言,因采岩菇而葬身异乡山崖的已是多人。
岩菇《本草纲目》称仙人脚、又名石耳、石茸岩菇等。岩菇为多年生植物,生于悬崖峭壁,不阴不阳的岩石上。其成长往往需要十几、二十几年甚至上百年都有,是一种极其稀少、非常难得的天然山珍之物。

民居奇葩
楼坪的古民居在周宁境内是屈指可数的,楼坪的古建筑你不能不惊叹她的古朴、端庄与宁静。
在楼坪过去有钱人最大的事就是买地建房,因为当时楼坪人生意做的比较大,因此,远近很多人都把田地(契)送到这里。他们长年在外做生意大家都盖房屋,人人都求精美,一时涌起攀比风,村中因此有了许多装修考究的大房子。这些老屋多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建造,各古建筑之中都有大量精美的石木雕刻。窗格、廊檐都雕饰精美,镂刻的花鸟人物图案或取自然景观或反映悠闲生活,还有来自传说故事的内容。
每座房子都是很有考究的青石大门,石门一律錾刻对联,如“千秋金鉴家声远,万选青钱世泽长”、“清河家声远 厚水世泽长”、“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等等。
如今村里保存完好且有特点的古厝有数十栋。
人们惊叹:楼坪村石门古厝鳞次栉比毕会仙,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古厝里木雕、石刻、泥塑、彩绘题材缤纷,争奇斗艳,引人入胜。建筑装饰之精美,文化底蕴之深厚。其内容涵盖花鸟人物、诗文典故、书画文玩、张氏古训。品类之广博,技艺之高超,皆叹为观止!
人们好奇: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迹,经过“文革”破四旧的肆虐,大都厄运难逃;而楼坪数十栋的古民居却能如此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而且连精雕细琢、鎏金饰银的神龛佛橱都毫发未损?这在全国都是个古村奇迹呀!在那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年代,是何方神明有此能耐,庇佑楼坪这些古民居呢?原来是楼坪村里有智慧高人,当时,他们终于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黎明即起,他们迈开双腿直奔四十多里开外的县城,买回了一大摞红纸、毛笔、墨汁,随即暗地联络几位会写毛笔字的宗亲,梁佩诗夜以继日不停地抄写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将古厝中所有疑是所谓“四旧”的纹饰图文,都贴个严严实实。村中其他大户人家都如法炮制龚露,争相效仿。这样,还有谁胆敢撕掉毛主席语录去破坏古民居呢?幸运的楼坪村,聪明的楼坪人,让千年古村终于躲过一劫,给我们留下了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座落于村中心的“炮台厝”建造最为坚固、精美,宏大。墙基的石头间隙用微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这座“炮台厝”,大约建于民国二十三、四年,墙内埋石板,炮楼四面有30多个炮眼,各有两个瞭望窗,窗门用厚约四寸的青石板做成的,它有很好的防护作用。炮楼下有水井,地下室还备有直径一米五左右高约一米的大青石圆形消防水缸,平时都装满水。房子有大大小小房间70多个。村民们说这座房子的长短楼梯有36条之多,可见老房子之大,如果你是陌生人没人带路,你进了炮台恐怕很难走出来。这里的房子各有特色,比如有的房子安双重门,外门上半部留两圆洞,边上雕蝙蝠等吉祥图案,内门是实木大门,这与现代的防盗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绪年间张政庠的老屋算是更为考究。村谱记载张政庠“善养豚畜,勤辟田园,稻梁富有则家有余资……遂茶经而谨慎采办,洋人喜其精美而得息甚钜。家资已积万金有奇,东洋七里内巨富家可为公首屈一指焉”,来到政庠老屋,只见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贡元”二字(光绪二十六年立),门楣与门坎石墩雕刻如意牙、富贵花。大门中央是一对沉沉的铁门环丰收日大酒店。正门进去是仪门,门上亦雕花刻字,门里是一条大甬路连接堂屋,是直接进出大门的。站在仪门边,迎面先见过廊处悬一匾,书“文魁”二字,再往里是正堂,从上而下悬三块匾,最上一块已日久蒙尘,它与过廊上、正门上的匾一样都是张政庠六十岁时子女、朋友所赠。匾下是雕花大案,案两头上翘成船形,案下一张八仙桌。厅堂左右设小茶几,配竹椅。厅堂下来,是左右厢房,窗格精刻细琢,上边刻“爱吾庐”、“惠吉迪”等字样,中间是花瓶、盆景状镂空雕花,底部雕如意牙等。厅堂地面是用石灰打制,象是今天的水泥地面,在当时算是一种先进的工艺。站在厅堂向外看,下可直见仪门、正门,抬眼是仪门、厢房上的回廊,栏杆扶手细腻、光洁,廊下有垂花、廊柱底部雕刻成灯笼状、莲花状。倘若站远点透过采光天井向上望去,还隐约可见大门墙里侧墙头也有镂刻雕花装饰,主人说是为避免墙面单调。走进厅堂转过穿堂里边是厨房之类。
楼坪的古屋多数都有精美的雕刻。但最精美的老屋大概算是张景荫的祖屋,这间老屋是光绪年间其太爷张鹏程留下的。张鹏程是楼坪第一秀才,乐善好施。他的屋装饰多取材典故,刻划人物,神态表情栩栩如生。
楼坪人不仅长年在外跑生意,而且村中店铺也不少,百余户人口的小村店铺多时有十三、四间,经营杂货、药材等,货源来自福安穆阳、宁德霍童等地,转销政和、建瓯等处。村中货店都有店号招牌,什么“肴顺”、“诗记”之类。现在花都兽医,走进楼坪村一些老店旧号依然旧迹可寻,从那些摆放的货柜、桶、缸,依稀可以看到当日的辉煌。
滴米神岩
《周宁县志》记载:“石门山西南方向2.5公里的北洋村尾附近有一个巨大的岩洞---滴水岩,俗称里岩。岩嶂斜复突出,高100余米,宽300余米,岩顶泉水终年不竭,临空飘洒而下,犹如珠帘高挂。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村民阮、叶二姓建寺于岩下,栋不加瓦,寺中可容数百人。”对此圣地,古人有诗句赞曰:“目尽诸山寺,无如此地奇。白云迷远岫,碧水泻层涯。日丽金身耀,岩开石室夷。果能空色相,何必上峨嵋。”
这座滴米岩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一个老和尚,要寻找一个能供他修道的岩洞。
他走了许多地方,爬了许多座山。一天,老和尚寻到了周宁楼坪西南方的一个大岩洞。这是个有好几栋厝大的大岩洞。他大欢喜,就在这岩洞里住了下来。
有一天,老和尚发现洞半壁上有一个小窟窿,有一粒米塞在那里。他爬上去,把那粒米拔出来。这时,奇特啦!小窟窿又一粒一粒象滴水一样滴出一碗米来。老和尚大高兴,马上拿去煮,刚好够他吃一顿。
从那以后,这小窟窿天天都会有米“滴”出来,“滴”下的米,都刚好够和尚吃。老和尚就安心在这里修道了。这岩洞也就名叫“滴米岩”。
不久,这个滴米岩会“滴”米的事越传越远了,这下就有很多人来岩洞烧香。可真奇怪了,不管有多少人,岩上小窟窿“滴”出的米,总是刚刚够众人吃,不多也不少。
后来宝贝一家亲,来了一个好贪心的和尚,他整天好吃懒做。一天,老和尚叫他去盛米。他挑箩担去,看米一粒一粒慢慢滴,就拿了一把铁钳,想把滴米的窟窿撬大些,多滴些米,拿去卖了自己有零花钱。他把铁钳用力一戳,哟!米没滴了。他气起来用力一撬,一股冷冰冰的清水喷出来,喷他一头一面,全身也湿淋淋的。他更加气急败坏地就捡起一粒小石子掷上去,那石子正好塞着窟窿。这时,水少了,只有几滴滴下来。滴出来的水清清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滴。从那以后,人们也把“滴米岩”叫做“碧水岩”或“滴水岩”了。
龙井奇观
石门山西南方,北洋村尾1公里溪段岩层跌落,形成“之”字形的三叠瀑布,瀑流将该溪床冲刷成三个深潭,村民称为北洋“龙井”。平水期,该流从第一段瀑布跌入第一口井,潜流从井底冒出旋入第二口井,然后又从第二口井旋转冲泻到第三口井,再潜流至一个宽敞的深潭,不是特别大溪水,溪水一般都没有从岩石上流过,只是奔腾翻滚,甚是状观 。
龙井位于悬崖峭壁之间,使楼坪通往大林、常源方向道路被龙井阻隔,前人就在龙井上游建“碇桥”(村民称“桥丁” ),(用基本相同的条块石钉入溪床,成一水平线,便成了“桥”。“桥丁”与“桥丁”跨度刚好是成人的一小步,间隔基本相同,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女人和小孩行走。每当水流将淹过桥丁时,过往行人眼花缭乱,好是危险。
通往大林、常源方向要从北洋村尾“当境明王”处的“上桥丁”向西南跨过对岸20多碇步,再由“下桥丁”由南向北跨回20多碇上岸。
周宁现场 往期导读
书画楼坪
福建省周宁县李墩镇楼坪古民居楹联
山水奇绝|周宁风景美如画
周宁县浦源镇江源村美丽乡村整治方案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分享哦!

周宁现场
周宁人关注的微信平台
现场/原创/公益/旅游 /商圈/吃客
投稿合作电话:13859653252
总编:(墨夜)叶宝培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