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无名天使3d国语【视频】40年前的今晚,27万人改变了命运!-政商阅读

作者: admin  发布: 2020-02-01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278次

【视频】40年前的今晚,27万人改变了命运!-政商阅读

请点击上面免费关注本账号!
关注后回复标题前数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
80.下半年实体店即将暴富···
81.当性奴、做苦力、割器官,百万人失踪,你闻所未闻的黑色产业!
82.特朗普家族可怕的家族传统!
83.医界惊天大秘密:这18种病纯属忽悠,别再瞎花钱!
84.中国将面临大洗牌,谁都逃不掉!
85.中国最惨的楼市:房价暴跌67%,仍无人问津!
86.一位太了不起的华裔女子,她的生影响了全世界,死更是震惊了全球!


题记:1977年12月9日-12日,全国570万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身份的考生走进各地不同的考场,中断十年的高考在全国正式恢复。这场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先来做两道题吧:
一、请为下面一句话标上拼音: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二、请用英语回答下列问题:
Are you a student?
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那再做一题,请将下列文字进行排序:
①初中②高中③考大学④工作
你排的顺序是什么?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你觉得“很简单的这两道题”,是高考题!1977年的高考题!
而你后面做的排序题,其实是当年考生的人生。
他们并不是常规的一二三四。
有的人是②高中→④工作→③考高考
有的人是①初中→③考高考
高考!高考!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高考招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
具体要求是: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
确有专长的,年龄可以放宽到30岁;
从10月21号公布高考恢复,到12月开始考试,只间隔了40多天。
当年12月10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570多万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六岁的应考者涌进考场,最终27.297万人录取,他们于1978年4、5月份入校。
1
梦想破土而出:
1977,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
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上班严嘉俊,晚上在营营蚊雷中、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通过高考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后来成为战略科学家,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那个冬天,不仅是这些“追梦人”个体命运的拐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得到邓小平明确支持。
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下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高考。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这是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
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新华书店的一名老员工忆起,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复习资料刚面世,就引发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资料照片)。
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对于当年高考的盛况,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我所在的那个小县城当时有90多万人口,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还不到50人。”
“恢复高考前两年,省内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由于中断了十多年,报考的人很多。这么多人考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纸张不够。”1977年担任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家俊回忆,试卷要用60克的书写纸,需要几十吨;装试卷的纸袋,要用100克以上含木浆的牛皮纸,需要十几吨。这些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是省里专门特批的纸张。
那是积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压抑了太久的梦想,那是一个国家重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6月1日,秦进才在77级毕业留念照中找到自己(上图);6月1日,秦进才在家中研究历史文献(下图)。1953年出生的秦进才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家境贫寒的他报名参加,最终顺利考上当时的河北师范学院。
1978年,从部队复员仅仅两个月后,刘震云参加了高考,并以河南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
“如果没有77年、78年高考,那我可能会像我表哥一样,在建筑工地搬砖。”刘震云说。
同样在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
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考场。
彼时,他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下地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又是七年。后来,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恢复高考就像“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看到的那个小孔的光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1978年入学不久,王泗海在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校门口留影(上图,翻拍照片);5月26日,王泗海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中学听课,他退休后依然喜欢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下图)。今年71岁的王泗海,退休前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1977年,已经结婚生子的王泗海参加高考,被当时的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录取。
1979年7月7日,安徽濉溪县。此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酷暑难当。在县第一中学,一群人正走进高考考场。
这里面有一位名叫马勇的24岁大龄考生。生在农村,17岁前一直在家种地的他信心满满,他深知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今,作为中国知名历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觉得高考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他兄妹七人通过高考全都走出了农村,“没有那时高考的恢复,我们可能还得继续在农村修地球郗红。”

马勇,知名历史学者,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
前不久,马勇从社科院近代史所退休,从他参加高考,时间已过去38年。他感慨一生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不断跟命运抗争,又不断跟命运妥协。
?马勇:高考前务农的经历帮助我理解历史。

2
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
四十年风雨变迁,高考点亮更多希望
“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
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交响曲的序曲,那么40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改革浪潮不断向前的有力见证。

从1983年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到1985年“双轨制”和“自费生”出现,再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
从早期理科7门、文科6门的考试科目,到1999年开始推行“3+X”的科目设置,再到2017年即将在上海、浙江试行的“3+3”考试科目……
高考改革在人民群众的期待中摸索前行,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中积极求解。
从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到2014年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兽兵卫忍风帖,5.6万名学生在居住地参考;
从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
高考改革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
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再到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规定,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变得更加灵活多元。
2013年12月,决定放弃残疾人单独招考而参加普通人高考的45岁盲人李金生,来到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局报名高考,却未能成功。
对方告诉他,“目前高考还没有盲文考卷”。几番争取和沟通,李金生最终获得参加高考的机会。
2015年6月7日,在宁夏银川二中考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位盲人考生正在独立考场参加高考。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2014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为盲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便利。
2015年6月7日上午,在志愿者的搀扶下,盲人姑娘王香君走进为她单独设置的“盲人考场001”梅鲁峰,触摸到从北京专门为她制作和运来的盲文试卷。
曾在黑暗中蛰伏的梦想终于化茧成蝶,王香君以超过安徽省艺术类本科线10分的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录取。
一场可以称为“私人订制”的考试,正是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居十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
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6月5日,大杨树镇即将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手拿印有“金榜题名”的书签准备登车。当日,载着600余名考生的K5161次“高考专列”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驶出,赶往130多公里以外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参加2017年全国高考。
“回想40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现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迈进。”
高考制度的改革,印证着时代的进步;而高考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试卷。从那以后,他就像上瘾一般,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

上图:甘福保在展示他1977年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下图:甘福保在整理他收藏的历年高考卷(拼版照片,2014年6月5日摄)。江西省南昌市70岁老人甘福保热衷收集高考试卷,1978到2016年一套没落下。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已经30岁的甘福保报名参加考试,并被当时的江西大学物理系录取。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0岁老人,已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年的见证者。
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烙上的时代印记:从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毁树容易种树难”,再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的“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东华禅寺,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逐渐取代宏大的政治命题。
高考作文对多样化视角与个性化表达的日益重视,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让这位古稀老人感慨万千。
3
梦想为未来凝聚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考制度恢复这4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0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0年: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伟景行。
2016年卢维斯定理,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再创历史新高。
5月27日,邯郸市邯山区第一中学的学生向天空抛撒彩粉减压。
“高考虽然表面上看仅仅是教育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前三年,有90多万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批人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成为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中国30多年来经济起飞和高考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曹小小
已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的孙丕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前行的目标。
“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和抱负,很有干劲。”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孙丕恕来到浪潮集团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工作。
尽管当时“下海潮”盛行,孙丕恕仍专心科研,致力报国。
10年后,他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奠定了事业的根基。而现在,浪潮集团为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重大项目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一半的国家。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春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考制度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13年11月30日,孙丕恕在山东济南展示浪潮天梭K1关键应用主机。
经历三次高考,俞敏洪实现了自己走出乡村、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通过创业兴办教育,他又让教育的梦想照进更多人的生活。
“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不仅让每个人自由挥洒能力,也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俞敏洪说。
“从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
近年来,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考改革也在探索新路径、新手段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7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慈急医院海、浙江为代表推进的改革试点正在探索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为“不拘一格选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5月7日,在上海闵行区七宝中学考点,考生们在等待进入考场。当日,新高考政策背景下上海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科目等级性考试在全市61个考点、1410个考场举行,3万4千余人报名考试,63%的高二在校生报名参加考试无名天使3d国语。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为此,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及命题实施,也应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语文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罗迦陵。
正在北京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就读的杨芳芳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全部内容。
原本对古文并不太感兴趣的她之所以捧起诗词,起初便是因为高考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
“确实,高考考纲的修改逼着我多读古文,但真正读下去以后,才发现其中的乐趣。我打算后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后争取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杨芳芳说。
拼版照片:上图:当年正在上小学的王琼(左)抬着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2009年10月24日,新华社记者聂建江摄);下图:即将参加高考的王琼放学后在学校开水房打开水(2017年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2009年,新华社记者在甘肃省会宁县采访调研时,王琼只是个10岁的小学生。8年过去了,王琼凭着自己的努力,如今已是甘肃省级示范性高中——会宁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即将参加高考。不少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着这样一个把国家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考试制度。
40年前,高考曾让亿万个梦想重新放飞。而今,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新的时代格局、新的人才观对考试招生制度和人才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姜钢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这是6月4日航拍的安徽六安市毛坦厂镇为欢送即将前往六安参加高考的学生燃放的烟花。
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全民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
40载岁月如歌,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
2017年,近千万考生将走进考场。
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你不努力,永远没有人对你公平
所有“好命”光环的背后
其实都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和自律
人生一世,关键时刻只有那么几次
40年前的今天
他们披星戴月
奔赴寒冬的考场
40年后的今天
愿你如他们一样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图片故事高考四十年
1966——1970年龙飞不败,因为文化 大革命,新中国高等教育一度停止。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华(招生)试点报告》,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全国各大院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从出身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选拔,不用考试,也不限年龄,仅凭组织上推荐,即可入学。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82万工农兵大学生。

▲中央人民银行长周小川、作家贾平凹、梁晓声、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社会学者李银河、企业家王石等都曾是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 会 堂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北京市考试共3天。

▲ 1977年12月11日,上海考生走进考场。

▲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高考之门终于开启。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许多人的命运改变了。

▲ 现任国 务 院总理李 克 强(上排右一)和他的同学们。他也是在这一年参加了高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

▲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1978年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自此,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芒果香谢军。

▲ 1980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师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门口常见的景象。包括高考考生在内的学生,排队等图书馆开门,为的是抢个阅览室靠窗的位子。他们穿的大多是军便装、中山装、两用衫;背着帆布书包,脚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

▲ 1982年7月6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张筑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 1982年春,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照。

▲ 198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抱着娃娃的年轻父母前来买各类课本或参考书。“文凭”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许多文革中耽误了学业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补学历两副重担。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图为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

▲与此同时,英语热不断升温。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图为1986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上海,恢复高考后求知的年轻人,图书馆自修室内座无虚席。

▲1994年,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全国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望军不停地给大家夹菜以示感谢。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图为1998年6月,河北遵化,备战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封闭式教学,至夜晚9时才下学。

▲1997年有二百八十万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入学统考,“陪考大军”中的一位母亲向走出考场的女儿递上饮料。

▲1997年7月28日,西安发榜了,许多高考生落榜陈皮酒。国家办的大学数量有限,社会办学的大学包括民办大学便应运而生。这是咨询会上,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

▲1999年高考,福州市三中考场,学生考毕走出考场。

▲2000年普通高校试行“春季招生考试”,北京考区为千余名考生设置了54个考场。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的考生参加语文考试。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3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期从7月提前至6月。

▲2007年6月8日,在武汉市首义路39中学高考点根雕制作技法,一位考生赶到考场,被告之迟到4分钟,不能进王喜光场,无奈母女二人在考点外痛哭。

▲2008年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德阳人民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2012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考考点入口处,高考考生们正在依次进入考场。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打出事先准备好的助威牌,为高三学长们加油打气。其中一句助威口号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

▲2012年6月25日,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据悉,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马先富,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艺术类考试。艺术类专业考生需要参加“艺考”,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图为2013年3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阅卷教师正在给考生试卷评分。当年有8.5万余人报考中国美院,而本科生招生名额只有1700名。

▲2014年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2016年6月7日,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一高考考点,交警“爱心服务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考生服务。当日,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当年全国高考人数共940万人。

▲2016年6月7日,在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考生们相互鼓劲加油。

▲ 2016年6月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李诚在监控室监控。

▲ 2017年5月15日,甘肃天水,高三考生复习备战高考。距离2017年全国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间了,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即将走上考场。教室内的条幅上写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被称作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校门外,万名家长与居民夹道欢送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以至于当地需要出动警车为送考大巴开道。
你是哪一年参加高考的?
关于高考,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致读者:由于舆论压缩,更多“犀利”的精彩内容会发布在备用小号,文章都不一样,欢迎朋友们扫码关注,以防失联!

老铁们都关注了,就差你啦!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